在4月13日举行的首届“聚力同心·新质碳索”研讨会上,主办单位之一弘道新材的董事长王同心博士发表了题为《四大封装材料技术推动光伏组件第三次革命》的报告,与在场的近500位政府、学术、企业、金融等重要嘉宾共同探讨了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它的提出为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标准与路径做出了清晰的描绘,“新”与“质”给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注解。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更加深化的行业竞争与更加广泛的全球竞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面对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国际限制,弘道新材作为光伏行业的一员,意识到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为此,此次大会提出了“聚力同心·新质碳索”的主题,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
王博士指出,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需求大但产能阶段性过剩,以及消纳和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弘道新材提出了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为核心的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策略,用创新突围内卷,并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产业协同、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
王同心博士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弘道新材公司四大封装材料技术的创新方向,包括功能化、薄膜化、低碳化。其中,功能化技术通过高阻水背板、透明网格背板、转光胶膜等,保护高效光伏组件的稳定性;薄膜化技术则通过软玻璃等材料,实现光伏组件在海量应用场景下“应装尽装”、灵活应用;低碳化技术则通过轻质组件封装体系的研发,降低光伏产业的碳排放。
四大封装材料技术不仅展现了弘道新材公司的创新实力,也为光伏行业在尺寸和电池两条路线之外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
弘道新材强调产业协同的重要性,在此次大会上,弘道与众多行业内知名合作伙伴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启动了“钙钛矿光伏组件封装体系研发项目”和“轻质组件场景化应用实证项目”等创新项目,这将有助于推动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和轻质组件的“太阳能皮肤”化,助力光伏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升级。
在报告的结尾,王同心博士以一首诗与大会来宾共勉,这首诗是去年抵达同心县后受同心图书馆赠送的《红星照耀中国》启发而作:
鸣沙萧关外,故城清水畔。
百草生滩羊,葡萄出罗山。
昔日塞外地,今朝风光田。
虽无江南稻,绿电流源源。
金兰聚同心,大鹏扶摇展。
待到春风至,化作翻飞燕。
如今回顾这首诗,发现恰恰道出了同心的独特优势:虽无江南稻,绿电流源源。在这里,我们创业、创新、协同,展望未来,我们定能如同大鹏展翅,扶摇直上,将我们的事业推向更高更远。
此次大会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所有支持和信任我们的合作伙伴,今后将继续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让我们共同为实现新能源的星辰大海而努力!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