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通威股份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称,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65.62 亿元,同比增长4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66亿元,同比增长19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95亿元,同比增长212.24%,基本每股收益0.6588元/股,同比增长166.4%。
在新能源方面,通威股份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 8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 35GW。
高纯晶硅业务方面,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乐山、包头、保山,主要生产要素采取就近采购方式,产品客户主要为下游硅片企业。为保障产销的长期稳定,近年来公司与下游硅片企业开展长单销售合作,硅料长单锁量不锁价,价格随行就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 126.50%,实现产量 5.06 万吨,平均生产成本 3.65 万元/吨(乐山一期及包头一期项目 平均生产成本 3.37 万元/吨),产品平均毛利率为 69.39%。 根据公司高纯晶硅业务发展规划,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新项目建设,项目进度符合预期,预计乐山二期 5 万吨、保山一期 5 万吨将于 2021 年底投产,包头二期 5 万吨将于 2022 年内投产。
同时,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乐山市投资年产 20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的议案》,计划在乐山新增投资 20 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其中 10 万吨计划 2022 年底建成投产,预 计 2022 年底公司高纯晶硅产能规模将达 33 万吨。新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工艺,提升品质,降低成 本,可实现高比例 N 型料供应,满足未来光伏行业提质增效对高品质硅料的需求。
太阳能电池业务方面,生产基地位于双流、金堂、眉山、合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产线结构安排生产经营,产品直接销往下游组件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品质、成本优 势,公司主要客户覆盖了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企业,产能利用率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166 及以上大尺寸出货占比达到 65%,6 月 210 尺寸产品出货量占比已提升至 37%。
随着金堂一期项目产能的逐步爬坡,下半年 210 尺寸出货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加快推动大尺寸产品的市场进程。新项目建设方面,考虑到产业链产能错配情 况在今年内不能有效缓解,公司规划分两期建成与天合光能合作的 15GW 电池项目,其中一期 7.5GW 将于今年内建成,二期 7.5GW 将于 2022 年上半年建成,预计 2022 年公司电池产能总规模超 过 55GW,其中 210 大尺寸电池产能规模将超过 35GW。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化,在主流电池技术的提效和电池新技术研 发方面均取得阶段性进展。在 PERC 技术方面,通过对栅线团、陷光结构、扩散和钝化工艺等量 产化技术的最优集成,电池效率进一步提升,今年 7 月公司 166 尺寸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到 23.47%, 创造 PERC 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在新技术方面,公司于 2019 年投产 400MW 异质结试验线,是行业中较早建成异质结研发线的企业,最高转换效率已达 25.18%,量产转换效率达到 24.66%。
报告期内,基于异质结已取得的研发进展,公司新增建设 1GW 异质结中试线,目前相关设备已调试完毕,产线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将围绕异质结规模量产条件下的提效降本目标进 行持续研发攻关;此外,公司于 2020 年启动了基于 210 尺寸的 TOPCon 技术研发,量产转换效率 达到 24.10%。为进一步加大 TOPCon 技术在规模量产条件下的研发试验,公司计划对现有部分 PERC 产线进行技改提升,力争下半年建成 1GW TOPCon 中试线,为光伏行业下一代量产电池技术的研发和推进做出贡献。
在综合应用端,公司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 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加强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筛选优质水面资源,并以 确保电力消纳为前提,探索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不断推动“渔光一体”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智 能化发展,为公司、养殖户及其他合作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 46 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 2.4GW,上半年实现发电量 15.24 亿度。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