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6-25 15:53:06 作者:光伏扫地僧(夏爱民)
来源:索比光伏网
本章导读:
光伏春秋初兴时代,初期1993年西门子以12.5兆瓦的产出长期霸占王座,且三分天下。但到末期1999年排名第五名的日本三洋产出也也以跃居10.5兆瓦,而京瓷和夏普以30兆瓦并列冠亚军。
以当时多数前十强的产能以兆瓦为单位,毕竟当时多数项目和应用以百瓦和千瓦为单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00兆瓦级别的吉瓦级大厂,对应于现在的多数项目和应用以数百千瓦和兆瓦级为单位。
如果说西门子以12.5兆瓦可以三分天下,而夏普和京瓷则以30兆瓦的规模四分天下,两家加在一起占据半壁江山,而日本十强则占据世界近七八成的份额。
这简直就是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的中国光伏占据全球半壁以上江山的翻版。所不同的是,日本产业的崛起依托于日本市场,而中国依托于欧美国际市场。
之后在光伏春秋中兴时代,日本光伏在日本政府、政策对光伏安装支持力度大幅削减后走下下坡路直至被美国、德国和新兴崛起的中国板块取代,以日本MSK选择巅峰时期以最高价出售给中国老大和世界新秀——尚德为标杆。
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光伏面临来自欧美印等双反,我们能想象五年十年后的格局吗?又有谁能想到中国光伏市场在2016年能干到高达30GW,针对2016年9月27日国庆节前国家发改委突然发布征求意见稿,意欲再次大幅削减光伏上网电价,高达30%左右,行业一片哗然。
中国光伏能否避开日本、德国等光伏因政策而兴、因政策而败的困局吗?此为后话。
第一节 美EXXON Solar投建SPC称霸七十年代 埃克森促成光伏落地生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Dr.Elliot Berman (艾利特.贝尔曼博士)作为化学科学家,博士毕业后继续研究用带状制程来生产硅料的新的方式以降低当时居高不下的光伏电池成本。但当时很少有人对此感兴趣,自然他也很难获得资金资助来开发这一技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EXXON(埃克森)有个团队在寻求未来30年的技术项目。他被人介绍与该团队相接触。当时埃克森的团队经过研究认为到2000年,电力将变得比六十年代昂贵很多,届时作为替代能源将变得更有吸引力,这之中光伏太阳能最具吸引力。就这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1969年,贝尔曼加入新泽西linden(林登)埃克森实验室,Solar Power Corporation (SPC)(太阳电力公司)。贝尔曼博士成为SPC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贝尔曼博士最初的主要努力则是彻底探究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潜在市场到底有多大,他们很快发现如果光伏电池的价格能从当时的100美金/瓦下降到20美金/瓦,将带来一个很可观的需求市场。
贝尔曼团队知道其带硅制程技术需要很多年来发展,因此他们需求基于当时存在的材料的方式来冲击20美金/瓦的目标点。
最初的努力主要是实现基于当时标准的半导体制造制造的电池,尽管这在当时也不是理想的实现方式。首先将晶硅铸锭切片成硅片,然后抛光,作为光伏电池使用,涂上一层防止反射的涂层。
贝尔曼注意到粗锯割的硅片本身具有很匹配的防止反射的前表面,直接在这样的前表面直接印刷电极,这样两个关键的电池制造流程步骤就可被优化掉。
贝尔曼团队也研究了提升电池连接到阵列的方式,消除了昂贵的材料和手工焊接线以用于太空应用。他们使用印刷线路板(PCB)作为背面,正面使用丙烯酸塑料,用硅胶胶住两面,将电池至于其间。
贝尔曼在降价方面的最大提升点在于其实现了现有的半导体硅对于光伏电池而言“过好了”,对于有一点瑕疵就能造成电子半导体报废的硅片而言,其用于光伏电池应用没有什么影响。光伏可使用电子半导体硅片的废料,这极大的降低了光伏电池所用的硅片成本,从而极大的降低光伏电池成本。将以上这些努力和改变付诸行动,SPC(光伏电力公司)开始以极低的价格从现有电子半导体行业制造商购买其拒绝的废硅料。通过使用最大的硅片,他们降低了一定组件面积的连线使用量,并且使用其新方式将其包装成组件。
1973年,SPC(光伏电力公司)成功实现了每瓦10美金的制造成本,并且以每瓦20美金的价格销售,其毛利率高达50%,同时又实现了2年了光伏电池造价降低5倍的惊人突破。SPC(光伏电力公司)为其产品接触制造导航救生圈作为其自然市场的公司,但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最初接触的公司是Automatic Power(自动电力)公司,一家电池制造商。意识到光伏电池可以吃掉其储能电池的利润,Automatic Power(自动电力)从霍夫曼电子购买了光伏电池,但将其置于架子不用。看到Automatic Power(自动电力)没有兴趣使用光伏电池,SPC(光伏电力公司)转向Tideland Signal(潮水地信号)公司,这是一家由Automatic Power( 自动电力)前经理人创办的储能电池公司。Tideland Signal(潮水地信号)公司导入光伏电池作为动力的救生圈,很快使得Automatic Power(自动电力)公司的传统储能救生圈业务陷入毁灭。
许多新生事物和新业务将破坏甚或颠覆此前的产品和业务,作为传统产品和业务的从业者可能出于本能而选择予以拒绝而非主动拥抱这种变革。但即便如此,如有新生力量选择拥抱这一变革,则迟早传统业者难免被革新洗牌。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如此,传统打字机、打印机与新式打印机、复印机也是如此,电话、手机也是类似。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亦是类似。
对光伏产业和市场业者而言,政府高额补贴下大家一起吃肉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最低价补贴,没有补贴,平价上网后的自主消费时代等均迫使产业和市场各个环节进行革新、洗牌,将高利润和多余的环节予以精简,最低组件和系统制造成本,最低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成本,使得产业和市场开始大规模扁平化洗牌,传统的欧洲式的组件、系统配件生产商——国家级总代理——地市州分销商——城市零售商——安装商——最终用户的传统模式正遭遇美国式的系统配件生产商—大型安装商——最终用户的挑战,也一些上游组件或系统厂商正在尝试大型系统生产商——众多中小安装商——用户的模式尝试。
电商也开始冲击传统光伏渠道分销模式,欧洲美国均兴起新的B-2-B的厂商到商家的电商平台,一些企业也直接开动B-2-B甚或B-2-C(厂商到用户)的平台。这股扁平化浪潮正汹涌而来,套用一句历史台词,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正如发达国家一样,经过三十年后发发展的中国已经从低端大规模制造走向先进制造,走出去,走向研发、品牌、渠道等轻资产运作模式,向亚非拉甚或欧美市场拓展新业务,无锡尚德作为传统的组件制造基地和旧的组件品牌被顺风接手,新的尚德将凤凰涅槃在创新型科学家施正荣的创新基因下开始乔布斯式的新的创新实验、试点,或者向国人更熟悉的巨人集团与史玉柱一样明白不能被某些人、某些机构所忽悠甚或架上高台而下不来,向前辈柳传志、任正非等学习,依赖自身而非别人,向世界一流的对手学习,学会归零,放下包袱,重新出发,做真正的创新创业科学企业家。
没有比这更好的时间段了,当时石油公司正在快速兴建离岸海上油田平台,装载设施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当Tideland (涨潮地)公司的财富增长时,自动电力公司也开始寻求自身光伏组件的供应。他们发现在加里福利亚Solar Power International (SPI,光伏电力国际)公司的Bill Yerks(比尔.耶克斯 )正在寻求市场。不久,Solar Power International (SPI,光伏电力国际)公司被其最大客户之一的石油巨人ARCO石油并购,组件ARCO Solar。ARCO Solar的加州Camarillo工厂于1977年第一个开始专业生产光伏组件,当时其产能高达惊人的1000千瓦,该厂持续生产到2011,2011年被Solar World关闭。此为题外话,但可见当时的光伏盛况。
七十年代的开始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石油公司利润惊人的飙升,同时也使其意识到未来的成功必须依赖其他新的动力,因此石油巨头们开始寻求其他的能源和电力方式,随后几年石油巨头开建了很多太阳能光伏公司,此后的数十年,这些光伏公司成为最大的组件生产商。Exxon, ARCO, Shell, Amoco (后被BP并购)和Mobil均在70年代和80年代拥有太阳能公司。此外技术巨头们也在光伏领域有一些投资,如General Electric, Motorola, IBM, Tyco和RCA。
埃克森旗下的光伏电力公司成为美国七十年代初的光伏巨头,有此后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直到后来逐步被同为石油巨头的后起之秀ARCO solar, 阿莫科AMOCO旗下的Solarex等超越。
不管如此,应该说EXXON 埃克森石油是最初一批最具未来新能源战略意识和进行前期前瞻性战略布局的石油巨头之一。
历史应该记得EXXON 埃克森石油以及贝尔曼博士、SPC太阳电力公司作为七十年代光伏春秋初兴时代的历史贡献,那就是成功实现了从造价100美金到造价10美金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从光伏上天作为卫星和飞船电源之后的第一次入地,作为民间电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