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缘故,欧洲的电力需求大幅度下滑,与此同时,4月以来,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还进入了生产高峰,这就意味着,第一季度就开始出现于欧洲德国、法国等国的负电价现象还将不断发生。
众所周知,电力的储存是极为困难的,可是,要关闭一家火电厂或者是核电厂,却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以及花费相当的时间。因此,当遭遇供过于求的局面时,以零价格,甚至负价格提供电力,其实在经济层面是完全说得通的。
事实上,这种倒贴钱请人用电的事情,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行业发生得更加频繁,这些行业的运营成本堪称已经最低化,只要阳光还在照耀大地,风还在吹,就可以发出电来。此外,那些享有补贴的电厂,也完全可能在负价格环境当中赚钱——只要补贴额度超过损失额度,他们实际上还是有利润的。
欧洲负电价的“重灾区”德国,是当地的一个电力生产和出口大户,该国的电网当中,可更新能源占比已经非常高,而本国和邻国的需求现在都很低迷,自己消费不完,邻居也不需要,电力供求的严重失衡最终就造成了创纪录的长期负电价。
4月间,疫情使得德国电力系统遭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虽然需求因为经济停摆而大幅缩减,但是供应却因为日照和风力的充足而大幅窜升。
于是乎,电力批发价格一再深深跌入负数区间,意味着电厂实际上是在付钱给批发客户,请后者使用自己的电力,因为和关闭电厂相比,还是这样做比较划算。专家指出,这正说明德国电力系统的弹性还是不足。
英国气候智库Ember的分析师琼斯(Dave Jones)解释道:“德国的电力需求缩减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幅度只有后者的一半左右,因此人们很自然就会觉得,德国电力行业受到的冲击要小一些,但实际情况恰好相反。这是因为,史上第一次,周边的国家也不需要德国的电力了,他们自己发的电完全能够自给。”
Aurora Energy Research的柯尼希(Hanns Koenig)则强调,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可更新能源发电行业都必须变得更有机动性,以更好地应对未来若干年当中可更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的大趋势。
“电价变成了负数,因为对于热电厂而言,停止生产是不可能的,或者更不经济的选项。事实就是,哪怕在负电价之下,电网当中大量的可更新能源玩家并没有明确的动机停止生产。”
这是因为,根据德国的《可更新能源法案》,不管批发电价处在怎样的水平,大多数可更新能源电厂都可以按照产量获得相应的“上网电价补贴”,即哪怕电价为负,这些补贴也可以成为稳定的利润来源。
另外一个让传统电厂头痛的麻烦则在于,根据4月下旬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欧洲的整体批发电价很可能在2025年前都不会完全恢复曾经的水平。
新冠病毒疫情在欧洲大爆发以来,欧洲批发电价上演了一幕惨烈崩盘,已经下跌了30%到40%,而电价复原的速度,当然要看疫情的后续发展。研究者将封锁持续时间、需求、供应、大宗商品价格、投资和融资等等都纳入考虑,建立了模型,预测了四种可能性和相应的结果。
最乐观的预期下,电价到2022年就能够复原,而在深度衰退预期下,复原可能就需要等上五年的时间。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