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一组关于济南南绕城高速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一排毛玻璃样的的路面材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为什么小小的路面材料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呢?因为这短短的1.08公里的特殊路面,很有可能就是开启未来智能交通的钥匙。
2006年,美国一对光伏爱好者夫妇首先提出了光伏路面的概念,在宽敞明亮的公路上铺设光伏组件,让路面不仅能通车、还能发电,甚至拓展更多的使用场景。很多人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技术将引发人类交通方式的巨大变革。法国甚至宣布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光伏路面,但其只是铺设在一条车流较小的乡间道路上。在车速更快、车辆更密集的高速公路上铺设光伏路面,将是一个更大胆的尝试。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张宏超,山东济南人,同济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他参与研究的这块特殊材料板,就是被盗光伏路面的主要组成材料。
900公里之外的山东济南,有关人员正在运用这种材料板,实施一项超级工程。作为发电核心的多晶硅电池,不轻拿轻放都会碎裂,又如何承受路面上成千上万辆汽车的碾压呢?
这项工程最大的难点就在保护光伏电池的材料上。这里是济南的南绕城高速,以每天4万辆车的断面通行量、每年10%到15%的交通增长率,专家测算的最终结果是:在15年的设计年限内,这段路需要承受后轴载重10吨的卡车2400万次的碾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张宏超表示:“那么说我们的这个结构强度和承载力就要满足这个总的损伤量,在这个操作量下不至于发生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