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是十大精准扶贫方式之一,
是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户长效脱贫的一大创新之举。
光伏具有清洁高效、永不枯竭、受地理资源限制小等多种优点。中国光伏产业在短短十几年间,从不值一提走到世界前列,目前无论是技术水平、制造能力还是装机总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在高铁之外的又一张“国家名片”。中国光伏,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成熟度,都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光伏与扶贫的有机结合,为贫困地区建好扶贫电站后,贫困户可以“晒着太阳把钱赚、日头越大钱越多”,很好的解决了贫困地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难题。扶贫攻坚决胜期,光伏扶贫可以承担起更大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做脱贫攻坚的“绿色先锋”。
我国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光伏扶贫总规模15GW,每年约3GW,占全国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20%。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发布“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涉及14个省(自治区)、236个光伏扶贫重点县、7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规模4186MW。如果按照每户平均3个人计算,这解决的就是200多万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光伏扶贫效果显著。
但是,我们在看到光伏扶贫的优点、对光伏扶贫寄予厚望的时候,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希望各方能够携手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将光伏扶贫真正建设成为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作为光伏产业从业者,就我们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光伏扶贫在推进中需要重视这些难题:
其一,品质难题。
对于地方来说,扶贫是要完成的硬指标;对于企业来说,光伏扶贫是希望切下的一块“大蛋糕”。但是,钱又不够,怎么办?资金压力下,光伏扶贫很容易就大量选用低价的光伏产品,而低价常常低质,低质必然会影响到光伏扶贫的实际效果。
由于光伏扶贫主要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展开,在这里光伏还是个新鲜事物,对于光伏设备选择、质量监测、安装建设等等,这些地区普遍性的缺少专业的光伏人才、技术,对低价低质光伏产品,是缺少鉴别能力的,对低价低质产品的危害也认识不足。
在一些地方,光伏扶贫电站是建设起来了,也在发电赚钱了,但是,组件质量是存在问题的,再过几年发电效率就会明显降低,五年十年之后很可能就成为了摆设,这个问题需要提早预计到并解决好。
其二,长效难题。
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大多只能缓解一时之需,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所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光伏产业扶贫,可以创造经济发展新活力,延伸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就业,构筑“光伏+”下产业链脱贫造血新模式。
光伏扶贫要建立起配套的长效机制。光伏电站建成了,扶贫指标完成了,后面谁来管?现在国内的光伏电站,一般都是20年以上的生命周期,这对于未来这么长的年限,电站的质量、安全、维护都需要有效管理,光伏扶贫需要及早建立起发电监控、监管体系,并落实好相应的责任主体来长期负责。
此外,光伏扶贫还涉及到相应的配套问题,也都需要有长效机制来“保驾护航”,光伏补贴的发放、并网上网的优惠、扶贫电站的土地使用,这一系列政策都需要长效稳定。
光伏扶贫要建成真正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就需要高标准,要用“领跑者”标准来做好光伏扶贫,从源头上、从产品质量上,确保扶贫电站的高品质、高效率、长生命周期。
目前“领跑者计划”建立起来的一套体系和质量标准,光伏扶贫可以借鉴学习。建议严格标准,对进入光伏扶贫的光伏产品建立质量、效率、价格等评分体系,所有进入光伏扶贫的电池组件等产品必须满足相应的质量评价要求,并经过第三方质量监测机构作出认证,不满足要求者禁止使用。
光伏扶贫应该跟“领跑者计划”一样,优先推广、使用最优质、最高效的光伏发电产品,要求光伏企业要以“领跑者”标准拿出最好、最先进的产品供应扶贫电站,以高发电效益为贫困户增收增利。
总之,光伏扶贫是一件惠及数千万贫困人口的大好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做成良心工程、放心工程,做成扶贫领域的又一个“领跑者”。只有这样,光伏扶贫才能真正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光伏扶贫才能得到老百姓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