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科技董事长王柏兴
听说中利腾晖建了120兆瓦的项目卖给了招商,请问钱到账了吗? 王柏兴:80%的钱款已到账,并且去年12月30日之前就已到账。 中利腾晖以后还会走这种建电站卖电站的方式么? 王柏兴:中利腾晖明年项目规模保守估计1GW,今年我们就达700兆瓦,明年1GW是肯定的。我们公司是一体化发展,拥有自己的设计、EPC开发模式,其中铝合金支架均由我们自己开发。开发电站商业战略仍会继续,一方面市场需求,另一方我们优势明显。 跟一般民营企业比,我们知道中利腾辉电站做得大,做了两个100MW的项目,目前有这种实力的只有五大电力集团。就开发电站而言,相比于五大电力,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王柏兴:截至目前为止,中利腾辉已开发900兆瓦的光伏项目。8月10日将启动另一个100兆瓦的太阳能项目,届时规模就达1GW了。做到如此程度的国内企业的确不多,这也完全得益于我们的综合优势。 首先,我们非常重视品牌创新,深知其是中利竞争力的强大支点。中利公司以自主创新向新产品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含量。如今,中利公司已拥有100多位类型各异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15名,工程师36名。我一直重视投资科技研发,基本上我们会将公司总营收的3%~5%投入到科研创新和技改--这一占比绝对不低;其次,我们奉行“自主品牌高端化”。目前,新一轮的全球化经济浪潮汹涌扑来,只有实至名归才可利于不败之地。我们从设计、制造、研制、开发直至营销的全价值链过程,均以科技为先导、质量做保证,成就公司高端的“中利品质”,还以产学研一体化助推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成果的“中利速度”。公司一直沿着自主品牌高端化的轨迹成长,力争实现以技术进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腾飞裂变的华丽转身;其次,实力雄厚,团队一流。中利集团一直奉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宗旨来发展企业。现在早已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知识”进行投资比原材料、资本、设备、劳动力更为重要。此外,我们不仅大力投资“知识”,光伏设备的投资金额也已达45亿元。中利腾晖是全国一次性投入的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生产设备最多的企业,从德国、日本引进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一流设备。我们的团队素质亦是一等一。中利腾晖不仅具有优秀的专业生产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亦非常优秀。 以上优势造就了中利腾晖的不凡实力。具体而言,一般企业拿到订单要隔个4、5月才开工,部分速度慢的要拖延半年,而我们拿到订单之后两个月内绝对可以开工,效率速度均出类拔萃。我们开发100兆瓦的光伏项目耗时仅为3个月——这点国内企业,包含央企,均无法媲美。去年,我们100兆瓦的太阳能项目就是90天完工,效率非常高。今年我们在国内开发的4个100兆瓦项目均已开工。目前,基本上我们的重心还是放在电站开发上。我们的优势不仅在于质量,也在于效率。 中利怎么看分布式光伏? 王柏兴:坦率的说,我并不看好,正如我也不看好两年前的金太阳一样。就分布式发电而言,资源较少,基本以屋顶为主。我们国家农民房子的屋顶主要以土瓦为主,而且很多房子也已使用多年,寿命不长,并不适合太阳能发电。这点与国外不同。国外农民的房子为木结构的,房顶均是木板铺成的,而且他们的房屋使用寿命长,50、100年并不成问题。我们的房子主要以土瓦结构,技术上受限过多,寿命也难以支撑20年。 此外,中国城市的房子基本没有别墅,没有小高层,均为一栋栋高楼,而且现在不少房顶造型是尖型的,不适合安装光伏系统。 余下的就是工厂。大工厂厂房寿命基本在8、10年左右,寿命亦无法达到需求。此外,房子南北方向可以盖,东西方向却不适合盖。去年,对几个开发区进行考察。据我们分析,根据他们总平面图的产房,可以开发30、50兆瓦的规模,但其实真正落实下去,很可能也只能建造20兆瓦左右。 其实我一直在向国家相关部门呼吁。我认为应该从甘肃、青海及新疆三个省拉出一根或两根线,实现“西地东输”。我们知道,西部戈壁滩的土地已经浪费了几千年了,那里光照也好,而东部不仅土地紧张,光照也不佳。倘若开发光伏电站,这些被荒废的土地就可以得以运用。此外,西部电价为三毛二,东部为四毛五,差价有达一毛三。国家再补助一点会更佳。如此这般,可以一箭三雕。首先,西部闲置土地得以有效利用;其次,解决东部用电;最后,使用太阳能电力无疑有助于环保。其实,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即在西部开发光伏电站亦有益于西部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