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去讨论谁付出代价的问题,就谈技术上的亡羊补牢,某些单位提出的技术指标也严重缺乏严肃性:新能源电源需要耐受1.3倍的额定电压,至于必须耐受的时长几乎每个季度都要提出新的指标,越来越长,已经向秒级迈进了,拍脑袋的痕迹极为明显。然而,还是细节里的魔鬼,这么高的持续工频电压,在我国普遍没那么高磁通冗余度的中低压箱变面前,先不说是不是首先就会点爆一批,就说大幅攀升的涌流带来的非线性电感效应,也足以让后面的新能源设备根本看不到1.3倍的额定电压了。想当然地把750kV的电压动态当作690V的普遍现象,这样的“严谨”工作态度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 小结
修订草案中,似是而非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要求风电机组具有几乎等同于“同步调相机”的无功支持能力(请一视同仁按此要求改造所有电源),要求有远超火电机组的无功响应速度,还要能解决“次同步谐波”问题,虽然这个“次同步谐波”问题是不是个真命题学术界都没个一致意见,通用解决方案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眉目,也许永远不会有——但是也要写进“国家标准”当中去强制要装(再一次的,直流线路在历史上可是次同步震荡事故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近来在我国某“新能源重要送出直流通道”周边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故,为什么都和他有关系呢?)。
如果修订标准的目标就是把新能源一把掐死,毕竟在至今很多人眼里新能源都是个“惹麻烦的孩子”,也许这些似是而非,包藏杀机的要求还能让人理解其动机。可是这个目的谁都知道是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考虑到前述这几个“锅”或远或近地都和近年来严重争议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有联系,就不能不让人产生其他的理解。
特高压从提出伊始就充满争议,但有关方面排除争议大干快上,同时提出并炒作了“特高压是三北地区新能源送出的灵丹妙药”这样一个貌似合理的预期。然而西北、东北地区新建的特高压直流线路,由于规划初期无视当地电网客观实际削足适履,盲注追求“特”“大”“高”,建成至今在解决当地新能源消纳问题上几无亮点,反而造成一系列电网稳定问题。几百亿投资的工程,建成多年以来无法在设计功率下稳定运行,只能降容。反过来为了解决这些“人造”问题,又强行要求新能源电源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做技术改造,对其发展做出种种限制,以补救和掩盖这些线路和电网的技术困境。某些言论甚至直言“新能源电源的技术缺陷造成了特高压的运行问题”,完全倒因为果。
在宣传要大干快上这些巨额投资工程的时候,打出的都是“帮助新能源送出”的绿色低碳旗帜,怎么建成之后就变成了“新能源阻碍了系统运行”了呢。如此巨额投入,不能如承诺的一般“帮助新能源送出”,已经应该有人为此承担责任,至于倒打一耙的制造舆论将责任推到本应服务的对象身上,则更是全无职业精神和基本操守,并且是对国家能源转型长期战略的反动。
当然,一些宣传上仍然坚称这些工程送出了大量的清洁电力,以至于行业内很多上市企业都不得不面对外行的投资者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你们生产的清洁电力有多少依靠XX特高压线路送到XX电网?”以弥漫空间的电磁场形态传输流动的电能量,是如何统计出“什么样的电厂出来的能量有多少比例走了某条线路”这样言之凿凿的数字的,人类的物理学电磁学是肯定无法解释的。正如你无法说出我国岸边的海水和亚马逊河注入大西洋的水有什么一一对应的关系,更加无法说出亚马逊河水是通过哪个海峡流到上海的。“A省电网通过某条线路向B省电网送出某电源XXX电量”这样的说法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只有市场化条件下双边约束性发用电合同才能让这样的说法具有财务上的意义,而这样的电力市场在我国还是将来时。至于宣传这样的“伪命题”究竟是为了什么,自然只有炮制这些伪命题的人心中清楚。
这一连串的锅,新能源不能背,也不可能背得起;这些看似“帮助”新能源的大型基建工程,还是“不看广告,看疗效”比较好,尤其是“疗效”几乎全靠“伪命题”宣传,“副作用”却直接要命的情况下。
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各主要国家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共识,更是我国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本大幅下降,经济社会效益逐渐凸显,但作为成长中的战略新兴产业,仍需要健康的环境和有力的支持,才能进一步降本增效,成为主流能源。这种情况下,将一些无用的技术要求纳入标准并强制执行,无疑是在扼杀来之不易的新能源产业。这从来就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标准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