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5日,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届缔约方波恩会议的中国、德国和非洲代表在研讨会上指出,在分别以中国、德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建立一个三方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前景。从现状来看,可再生能源可作为建立这一中德非三方合作机制的试点领域,而知识创造、能力建设和机构设立可作为合作方向。
当天是第23届缔约方波恩会议期间的“非洲日”。由德国发展研究所和总部位于科隆的“中非事务咨询”事务所联合举办了这场侧边研讨会,为来自中国、德国和非洲的政府、研究机构、国际组织以及民间组织各方代表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三方合作的平台,以创新理念和机制促进国际合作,加快实现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德国发展研究所专家眼中,三方合作是指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但不局限于政府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企业、学术机构或非政府组织之间。从区域来看,三方合作这种机制在拉美地区更为常见,而在非洲的案例寥寥无几。尽管这种形式此前有过不少尝试,也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但目前依然处于萌芽期。
德国经济合作和发展部官员也指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德国就在发展领域采用过三方合作模式,但由于各方理念不同、加上语言文化差异,难以取得成果,在德国发展项目中占的份额很小。然而,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和在国际发展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模式逐渐回归,特别是在拉美地区,已被用于包括环保和防治艾滋病在内的多个领域,将来还有望扩大到非洲和亚洲地区。近来,德国和中国致力于加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不仅在官方层面,也包括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这势必会推动三方合作机制扩大和深入。
此前,由中非事务咨询事务所和德国发展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德国在帮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大力支持。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积累了大量在非洲推广可再生能源的经验,目前还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继续扩大这一规模。因此,中德非携手建立伙伴关系,将为可再生能源在非洲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其他发展领域的进步带来新动力,也会为国际社会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探索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并使其不断完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南方中心可持续发展特别顾问索克纳在研讨会上表示,如果中德非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建立三方合作机制,一个重要的成功要素就能力建设。为此,他强调建立非洲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的必要性,认为这可以机制化地将德国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政策和项目运作优势传授到非洲,使当地人有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参与政策设计和项目执行,确保最终成果。
对此,来自中非可再生能源合作和创新联盟的中国企业代表也表示认同。这个由30多个中国企业成立的机构,目前已与多个非洲国家展开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交流合作。但合作过程中,他们发现双方在项目执行调研能力上的差距,而这正是德国的优势所在。如果通过三方合作增强各方能力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合作成效,推动目标实现。
在今年20国峰会期间,德国和中国达成共识,将共同探索与非洲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可能,通过建立三方合作机制为非洲发展带来新动力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