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我国已形成了光热发电全产业链,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超过9以上。“我国光热发电已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曾如是说道。借助政策东风,加之自身优势显而易见,光热发电已逐步取代光伏、风电等成为能源圈“新宠”。
清洁能源再现下一个风口光热发电迎来产业暖春
随着政策导向和产业化向纵深挺进,作为新能源发展重要方向的光热发电市场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国家此刻启动光热产业可谓正当其时。光热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新生力量,是目前唯一有望替代火电作为基础电力的清洁能源形式。在众多清洁能源品种中,太阳能光热发电有条件逐步担当基础电力负荷的新能源,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头戏”。具体来看光热发电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近两年来持续升温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能有效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波动,减少弃风弃光的矛盾。不仅可做基础电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调峰性能,可作为调峰电源促进太阳能、风能与电网系统良好兼容,协同发展,在系统调峰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并且,由于光热发电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可以达到光伏发电的3倍多,届时光热发电量的占比很可能会超过光伏发电。
国家政策的春风,让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2016年9月,光热产业逐步迈开实质性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光热发电标杆电价为1.15元/千瓦时。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对太阳能热发电企业采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绿色信贷、土地优惠等措施。很快,发改委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的火热建设,让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光伏标杆电价政策出台后,当年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超过700%。由此推测,处在类似发展阶段的光热发电,行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按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底实现500万千瓦的光热装机,机构预计,建成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500万千瓦,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在会上表示,目前全部光热示范项目已完成备案工作,第一批示范项目力争于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在会上表示,目前全部光热示范项目已完成备案工作,第一批示范项目力争于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我国光热发电的全产业链已经形成,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可达90%以上,国内设备和材料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但在业内看来,“十三五”仍将是光热发展的关键时期,基本任务是产业升级、降本增效,实现不依赖于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之路。由于我国光热发电行业起步较晚,处于商业规模化的前期阶段,工程造价较高,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弱。当然,对于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来说,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降成本的重要举措。随着产业链贯通、规模化发展、成本大幅下降,2020年至2030年将是光热发电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