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秦海岩评说新能源:数峥嵘岁月 看风光无限

发表于:2017-10-30 00:00:00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索比光伏网讯:近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中国的风能发电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目前在全球光伏市场上也处于领军地位。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6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企业中的5家,规模化应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早已占据了光伏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苦心孤诣不仅极大缓解了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而且践行了我国在气候大会上作出的节能减排郑重承诺。在十九大召开之际,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为国家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就具体成就而言,一是培养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市场,也为全球风电、光伏开发利用成本的下降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初步建立起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产业平稳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从零部件到整机、从安装到运维、从认证标准到技术服务,初步实现了各个环节的健康健全发展;四是初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某些特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五是迈入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新阶段,众多中国企业已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设备制造企业让中国制造再次赢得世界的掌声;六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了就业难等社会问题,推动了节能减排,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引领市场展现大国魅力

2012年以来,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实现了飞速增长。至于增长速度到底有多快,从一组数据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截至2016年底,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3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1.49亿千瓦,装机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1.54亿千瓦,上半年风电发电量1490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5.0%。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2亿千瓦,就发电量而言,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再观市场投资方面,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电和相关行业的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是美国在该领域国内投资的两倍以上。而在海外市场,2016年中国新能源投资同比增长了60%,增至320亿美元。这一个个冠军的头衔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新能源领域有了足以自信的底气,更意味着中国正日渐成为可再生能源舞台上名副其实的主角。

政策为谋助力产业发展

毋庸置疑,风电、光伏产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我国能源政策的鼎力支持、积极助推有着重大的关系。回顾过去几年,能源主管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分别在规划导向、海上风电、并网消纳、市场监管、电价补贴等多方面因势利导、多管齐下,为产业构建了明确有效的立体化、组合化政策体系,促使我国风电产业迈上了新一级台阶。

在规划导向方面,为解决“风电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速度明显滞后,特别是在‘三北’地区,风电上网受电网运行条件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的难题”,能源主管部门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开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全面推进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按照“因地制宜、就近接入”的原则,推动分散式风电建设。以及在充分挖掘本地风电消纳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三北”地区已开工建设和明确规划的特高压跨省区输电通道,按照“多能互补、协调运行”的原则,统筹风、光、水、火等各类电源,在落实消纳市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输送可再生能源,扩大风能资源的配置范围,促进风电消纳,达到有序建设“三北”大型风电基地的目的。为促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及成本降低,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继续推进太阳能热利用在城乡应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在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建设光伏电站项目;结合土地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促进光伏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等方法。

这些规划成为可再生能源航路上的灯塔,指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再次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蓬勃发展。我国中东部及南方地区的风电开发正成为风电开发的又一股热潮。而随着近年来风电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主要风电开发企业也纷纷瞄准了低风速区域的风资源开发和利用,以适应风电市场新的消纳和发展需求。据悉,中东部和南部地区风速在5米/秒以上、达到经济开发价值的风资源储量接近9亿千瓦。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突破1500兆瓦,跻身全球前三甲。分布式发展前景迎来快速发展期,2017年上半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711万千瓦,同比增长2.9倍。

面对陆上风电开发的受限,国家能源局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开发;为了加强对海上风电建设程序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连续发布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实施细则,对从海上风电规划到项目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环节的行政组织和技术质量工作进行了规范,使之成为我国海上风电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2016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适当降低光伏电站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进一步下调了陆上风电价格,海上风电价格维持不变,这体现出管理层支持发展海上风电的决心。电价确定后,国家能源局结合沿海地区风能资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和海上风电价格政策,下发了《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列入的项目共44个,总容量1053万千瓦。在该方案的下发通知中着重强调了海上风电机组必须经过认证,否则不能参与投标,这对海上风电市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通过保证设备质量降低海上风电开发风险。

随着海上电价政策的明确、建设成本的持续优化以及配套产业的日渐成熟,我国海上风电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加速发展期。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吊装容量仅为1.63吉瓦,但长期来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很大。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各省(市)已规划的海上风电容量合计超过了56吉瓦。

为切实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国家能源局自2012年发布《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135号)开始,连续五年针对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下发文件,对前一年的相关情况进行公示与总结,安排本年度相关工作的开展。一系列文件的下发对于各地加强并网与消纳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解决制约我国风电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市场秩序问题,我国能源主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关于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12号)着重从加强检测认证、规范风电设备质量验收、严禁地方政府干预招投标工作以及建立风电产业检测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市场秩序加以规范。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在《通知》与多项政策中要求,通过建立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对风电项目进行监管与规范。目前,该体系已初步建设完成,将成为监测我国风电设备质量、项目管理情况的有力抓手,有效减少恶性竞争现象的产生。除对风电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外,“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主管部门还先后下发了《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373号)等文件,对于加强风电开发和安全管理,保障风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作用显著。

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3年和2015年两次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已提高至1.9分钱。国家能源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对于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规模具有积极意义,使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所需金额基本得以保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电价政策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在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适当降低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此后,虽然面临弃风限电、电价补贴下发严重滞后和CDM业务严重收缩等一系列问题,但适度的电价政策和基本稳定的利润水平还是支撑了风电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稳定发展。然而,2014年风电标杆价格的下调虽然对于引导设备产品技术进步有一定作用,但较大程度地降低了风电产业的利润水平,对于我国产业的稳定发展不利。电价政策的波动也埋下了一定隐患,抢装潮已经开始显现,由此带来的忽快忽慢的装机节奏必然引发产业链上下游震荡,对产业平稳发展构成冲击,易使仓促上马的项目埋下安全隐患,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这再一次提醒我们,保持政策稳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目标要求,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促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各地新能源平衡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效率,为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于引导光伏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一直以来,中国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在摸索中不断完善,从“金太阳”示范工程到“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工程”,再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光伏并网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将会更具操作性和系统性,并将直接带动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大规模发展。

国产发力健全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国风电应用市场迅速扩大,本土风电设备企业不断成长,诞生了不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风电设备企业数目多,零部件与整机组均形成批量生产,从而提高了产能,促使风电设备产品逐渐国产化,用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产业链的细分有助于提高产能和专注技术研发,更使得行业整体得到更有效的运营和发展。

风机整机制造商是风电产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目前,风机的累计国产率已达到90%以上。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的制造商共有26家。截至2016年末,金风科技代替Siemens首次跻身前五。海上风电领域,全球前三位分别是西门子、上海电气和三菱重工—维斯塔斯,中国风电整机商上海电气跻身全球前三甲,彰显了整机制造的实力。对于一个完整的风电机组而言,一般由许多零部件组装而成。风电机组一般有四大风电关键零部件:风机叶片、齿轮箱、塔架和发电箱,其成本分别约占机组总成本的23%、15%、15%、10%。从零部件价值量的角度来看,风机叶片的价值量最大,造价约占整个设备的23%。当前,国内涌现出一批具有风机叶片规模生产能力的公司,如中材科技、中复连众、中航惠腾,棱光实业等,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在零部件生产领域的雄厚实力。受益于风电开发,东方 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作为风电配套企业填补了凉山州装备制造业的空白,同时吸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凉山州形成了风电叶片、风电主机、玻纤布、机舱罩和塔筒制造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这很好地映射出我国整个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即从微观选址到机组选型,从精准设计到精细施工,从智能运维到精益管理,中国风电行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打造了日臻完善的产业体系。

对于光伏产业,依赖进口原材料一度是行业发展的桎梏。近年来,我国实现了制约光伏发展的多晶硅产量的飞速提高。2015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持续上升,总产量达到34万吨,同比增长12.6%,其中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16.5万吨,同比增长25%,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比较明显的规模、集群和成本优势,基本形成了“多晶硅原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光伏电站”的完整全产业链。并且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副配料及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这些都为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产业支撑和良好的开发环境。

着眼创新打造技术强国

近十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实现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大跨越,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了全球化研发体系,并且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带动基础制造业不断提升。在大型化风电机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我国正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适用于我国特殊环境和风况条件的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全球领先。

在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方面,华锐风电3.0兆瓦、上海电气3.6兆瓦、金风科技2.5兆瓦、远景能源4.0兆瓦机组相对成熟,湘电风能、海装风电、东方 电气均有5兆瓦样机小批量销售,华锐风电、联合动力、明阳风电6.0兆瓦样机已安装。早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就实现了110千伏和220千伏海上升压站顺利安装;实现了国内最长距离110千伏三芯海底光电复合缆成功敷设,突破了220千伏海缆敷设技术;实现了国内最大的自升式平台船投运,作业水深可达40米。此外,全亚洲最大的华能如东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应用了5兆瓦风电机组安装、单桩无过渡段设计和施工等先进技术和装备。

在光伏发电技术方面,我国光伏行业技术进步较快,光伏组件制造、光电转换效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晶硅制造工艺不断优化和多晶硅制造设备国产化促使多晶硅能耗水平和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晶及多晶硅电池技术持续改进、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19.5%和18.3%。创新为立足之本的观念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体现得越发明显。中国风电、光伏产业以技术为支撑,跨步发展,让世人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非凡与超越,这大写的中国技术值得世界凝神瞩目与细细聆听。

走出国门彰显国际风范

我国是光伏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组件和电池产量占全球比例均接近70%。我国光伏电池片出口至70多个国家或地区,光伏组件出口至近200个国家或地区。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国,风电机组出口至28个国家和地区。风电和光伏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一方面拉动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出口,另一方面也成为我国从“传统制造大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而“走出去”的不仅仅是产品,为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开始在海外筹备建厂。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作为市场准入条件的风电机组认证机制,提高认证水平,我国认证企业不断努力先于设备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形成互认关系和提高国际采信能力,为设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保驾护航。例如,金风科技便是通过与鉴衡认证合作走向世界六大洲的数十个国家。走出国门,不是偶然,而是每一个产业人坚守和拼搏换来的必然。只有“走出去”,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成为守护国家言论的坚强壁垒。也只有“走出去”,才能跃向另一方更加广阔的平台,才能在收获荣誉的同时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拉动经济发挥社会效益

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按《能源转型加速度: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效益》报告测算,2016~2030年期间,风光发电累计拉动投资约5.4万亿元,拉动总GDP增长约14.3万亿元。社会效益更加明显,除了以低成本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之外,2015年带动直接就业45万人,2030年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将达到770万人,远远超过现在整个煤炭和石油行业所有员工数量。这无疑为处于就业难困境中的社会谋得了巨大的福祉。

绿色和平等机构的相关研究表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产生巨大的能源和环境效益。在能源效益方面,2015年中国风光发电总共替代近6000万吨标准煤,到2030年中国风光发电将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近3亿吨标准煤,这几乎相当于法国2015年全年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到2030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将节水36亿立方米,相当于2亿人口全年的基本用水量。在环境效益方面,相比燃煤发电,2015年中国风光发电的外部环境收益约为0.16元/千瓦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河北张家口对风电的补贴仅为0.14元/千瓦时,已低于单位外部环境收益,风电环境效益显现。

与此同时,在备受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上,风电和光伏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2016年,我国风电发电量241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年发电量662亿千瓦时。根据发电煤耗替代转换系数进行测算,2016年风电、光伏总发电量可替代标准煤共计约9680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约2.47亿吨、二氧化硫11.98万吨、氮氧化物11.05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9月27日

浙江宁波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年9月22日

武汉洪山宾馆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