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能不能找到一种创新的方式,把这个富余的电量输送到需要电的地方,达到供需关系的平衡。
薛黎明:两种,一种是发的同时直接输送出去,让供和需能够平衡起来,第二,短时间之内送不出去,可不可以在这里储存起来,需求侧需要的时候我再送过去。这样实现一个平衡。一个是拉一个时间差,还有一个是就地,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直接匹配起来,主要这两种方式。
主持人:我们刚刚聊到光伏行业有一个弃光限电问题,除了这个问题以外,光伏行业现在还面临哪些问题呢?
薛黎明:这十几年来,中海阳12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冲击。一个是2008年金融风暴,全球范围的,对这个行业有比较大的冲击。一个是2012年,也是供过于求,这两个导致行业内,包括国际上在光伏行业比较领先的公司,也包括国内一部分跑在前面的企业可能出现了各种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因为市场的应用,能源,虽然我们的趋势,从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来讲,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越高越好,但是这个必须契合我们技术发展的速度,以及我们整个历史时间点,不可能短时间内,100%都用清洁能源。这有一个在需求侧发展的速度,我的需求,2002年、2012年、2020年,每年全球或者全国新能源的需求量到底是多大,这是一个需求量的盘子。我们的供给侧,就是我们的光伏行业发展的规模,包括设备制造,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包括并网量,他俩要匹配起来。作为供给侧来讲,我们的设备制造端来讲,有的时候很容易供过于求,这样也导致一种不是非常良性的竞争,包括价格,产品的供给,以及工程项目的施工,包括质量的控制,都会出现这个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现在太阳能光伏行业和三五年前相比已经更规范了,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包括成本的控制,包括设备制造的量和市场的需求,还是有一部分的脱节。这可能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主持人:这些问题对中海阳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薛黎明:对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个是成本的控制,和我们自己在市场拓展的过程当中,怎么样能够很好地把握,在供和求这一侧找到平衡点,和企业自己制定的规划、目标、科技创新,我们可能有的时候都要适时地进行变革和转型。
主持人:怎么变革呢?有的时候会去想光伏行业根据现在目前出现的问题我们调整自己的方向?
薛黎明:2010年除了做光伏以外,2012年这一拨到来之前,我们开始向太阳能发电,除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变成实际应用的一些项目点。所以2010年底、2011年初我们开始投资、研发和主设备制造太阳能光热发电,两个主营的范围都在太阳能发电的主框架下,一部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另一部分投入科技力量开始做太阳能光热发电,我们自己为了更好地顺应市场的需求,能够稳定保证企业未来后续动力的主要的拓展点。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了光热发电,我们就来聊一聊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之间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薛黎明:对,从技术路线上来讲不完全一样。太阳能光伏发电,简单讲就是光生伏打效应,太阳光子照射到太阳能组件上面来以后直接产生电,直接光变成电。光热先要把光的热量,像我们中学学的物理课程一样,把热量聚起来,热量储存起来,通过热量驱动后端的汽轮机和发电机,光热发电更多的像一个火力发电,只不过把火力发电的锅炉变成了太阳能岛,把太阳光聚集起来,而不是通过烧煤、油、气来驱动热量生出来。就是光热发电和我们目前做的火力发电、核电的常规导部分是基本相近的,而光伏发电更多的是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可以产生电,它是直流电,后端再通过逆变系统变成交流电送到电网上去,技术路线有一些区别。
主持人:运用到不同的领域里的。
我们也知道,目前中海阳布局光热市场挺早的,2010年的时候,早于现在国家的规划。咱们国家是2011年开始。
薛黎明:“十二五”规划里面。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中海阳有一个光热示范项目是玉门光热示范项目,能不能给我们解说一下玉门光热示范项目,以及建设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
薛黎明:玉门示范项目是在2013年开始和地方政府交流互动,包括征地、技术路线,提前了两三年。到2015年,我们整理出一份,包括技术科研,包括很多配套的文件支撑,报到国家能源局的评审机构,2015年报上去以后,2016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作为第一批示范项目和能源局一起批复出来,作为国家级20个示范项目之一,2016年9月份批复出来。批复出来以后,我们开始全面地启动这个项目的建设前期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确确实实也面临一些困难。到今天为止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资金的问题。因为太阳能光热电站和光伏电站相比,它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比较大,比如我们这个玉门项目,投资总量在13-14个亿人民币,前期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撑,完全靠自有资金去做这件事情,对我们这样体量的企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定要通过金融杠杆的作用。在2016年9月份示范项目出台以后,金融机构还是对这个比较关注的,我们是一个新的清洁能源的应用领域,而且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包括技术方面的优点,应用场景的优点,以及和电网友好型使用端的优势,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到了2017年3、4月份以后,到了资金该落地的时候,我们金融机构本着神圣的原则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太阳能光热发电是一个新的太阳能发电的应用端领域,我们国家国内还没有一个完全、完整应用示范案例的项目作为支撑,简单讲,金融机构可能一部分会提出来,因为你这个没有一个商业化的项目,运营的数据,作为支撑,在我们国内,这样我们在做金融支持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压力或者风险点。但是这个问题出现一个悖论,什么概念?如果金融机构不支持,第一批项目启动的难度就会非常大。永远没有商业化的应用,出现这么一个循环。虽然有这样资金的难度,但是我们前期做了一些工作,因为占地量比较大,和地方政府的交流互动,相关手续的办理,以及我们主设备的招投标,因为这个技术难度比较大,第一批,大部分的项目我们已经实现国产化了,还有一部分需要国际化的采购,我们前期工作基本上做完了。现在需要的可能就是还在继续跟金融机构去沟通,因为我们主要的可能是以民企为主的企业,在金融机构沟通的过程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也在呼吁一部分我们的主管部门、政府的主管部门能给我们一些支撑点,能让我们在技术储备很坚实的基础之上,能把第一批国家级的示范项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这样我们就有一个商业化的数据。现在商业化数据主要是看国际上商业化数据,国内还没有真正商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