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美国为什么总跟中国光伏产业过不去?

发表于:2017-07-25    

Solyndra的产品概念也是光伏产业中的奇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能电池都是平板结构,北半球的电池板向南倾斜,南半球的电池板向北倾斜,以尽可能多地接收太阳光的辐射。而Solyndra的团队异想天开地宣称,把太阳能电池做成圆柱状,在日升日落的循环中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能,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然而从Solyndra的产品实际安装的状态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如此圆柱形设计的结果是大部分阳光从圆柱之间的缝隙漏掉了,下面地板反射的阳光也没有多少能够被圆柱吸收。加之圆柱电池的制造工艺远比平面电池复杂,这类电池的发电成本可想而知。这东西没有实际的市场竞争力那简直是一定的。

但这不妨碍Solyndra在各路创投的包装下,于2009年实现了1亿美元的利润,并在2010年将利润扩大到1.4亿美元,可是到2011年9月居然就破产了。Solyndra在宣布破产时,将矛头直指中国光伏产业,宣称其破产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不正当低价竞争所致,然后紧接着在2011年10月,美国的光伏双反调查就开始了。

再来看另一个美国明星光伏企业,Nanosolar。Nanosolar的创始人Martin Roscheisen属于硅谷的第一代创业者,成功创办过数家IT公司,其中两家以7.4亿美元和4.5亿美元的惊人估值被收购,无疑是一位非常成功的IT创业者。他在2002年创办Nanosolar,是为硅谷的第一家光伏企业,主攻CIGS太阳能电池的涂布生产工艺。具体地说,就是将CIGS半导体材料制成纳米颗粒,分散在溶剂中,再通过涂布工艺涂到柔性不锈钢基底上,然后经高温结晶,制成CIGS太阳能组件。

在当时光伏组件供不应求,价格高企的背景下,这个技术有相当高的吸引力,不但引来了多家著名创投机构,连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都把自己的钱投了进去。2006年至2008年,Nanosolar大约收到了来自创投的6亿元资金投入。

2007年12月,Nanosolar宣布开始兆瓦级别的销售,乐观的市场预估将Nanosolar的估值推高至20亿美元。一直到2012年,Nanosolar还在不断地获得各种奖项,然而却在2013年突然宣布解散,而当时的美国媒体大体上还是把责任推给了中国的倾销。

其他破产的美国光伏企业路径也大体如此。先是创业团队将某个光伏技术概念初步做出来,然后创投介入。通常在三五年内,创投为了自己的业绩,会催促企业将并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创投的利益相关方会调动包括政府和用户在内的各路资源,为企业制造出短期的赢利,从而极大地推高企业的估值,创投由此获利。

这一套操作手法在IT及互联网产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光伏产业这种没有太多捷径可走的正经制造业上,却无异于杀鸡取卵。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极易导致应用项目的失败,从而封死日后进入市场的道路。

这个道理创投未必不懂,但他们追求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推高企业的估值,而不是将这个技术真正实现商业应用。同理,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创投往往不愿意接受其他机构对企业的减值并购,从而让企业错过了通过并购将技术继续完善下去的机会,最终只能破产解散,多年的研发工作基本归零。

光伏产业离不开制造业体系

投资者的价值取向,或许是美国的创投体系能够造就许多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却无法造就成功的光伏企业的重要原因,但也并非全部原因。

下一页>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
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

2022年1月7日

中国-江苏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1 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