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林伯强承认,分布式应用还存在一些障碍。“在国内,各大城市是电力消耗的主力,但城市空间有限,不可能提供大面积空地用于布置太阳能发电板;相比之下,农村地区土地广袤,但需求不足,加上单个家庭的人口较少,用量有限,分散应用也不够经济。”他说。
在此次论坛上,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新技术受到不少专家欢迎。这项技术将电路铺设在建筑物的墙体上,再往上抹上一层涂料,就能获取太阳能发电。江苏一位电力服务企业负责人说,这项技术利用建筑表面的存量资源,让分散发电更为简单。
政策护航+市场激励:打开清洁用能前景
无论是建设超级电网,还是推广分布应用,国内外专家认为,新能源的广泛利用,还离不开各国出台针对性政策保驾护航。
“由于会带来环境污染的副产品,能源行业有很强的外部性,光从成本、效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肯定是不完整的。”林伯强说,这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从污染防控、合作共赢的视角,制定助推新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
“能否对传统发电企业执行配额政策,让它们每上网一度煤电,都要配套一定比重的新能源发电?”“能否改革现有交易模式,让居民自己发出的电量,不用通过电网就能卖给邻居?”……此次论坛的分论坛上,不少企业代表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林伯强说,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应更加精准。“前些年,一些国家重在补贴新能源发电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与之匹配的电网发展,结果造成清洁发电产能居高不下,而居民却用不上,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
碧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杨筱萍说,普及新能源还要用好市场机制,比如完善碳排放收费机制和碳汇交易制度,抬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倒逼用户更多选择清洁能源。
当然,普及清洁能源还离不开更广视角。Engie中国首席执行官Charlotte Roule说,新能源的使用虽然带来了清洁,但是电池、太阳能板等新能源设备,在生产和回收环节仍会带来污染,“因此,要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来发展新能源产业。”
杨筱萍则认为,新能源的稳定应用,还离不开储能产业的配合,这需要各国关注配套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