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1条款”太阳能贸易案给美国的多晶硅贸易带来利好
美国制造商Suniva运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201条款”提起贸易申诉,指控美国进口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板对其造成巨大受害。这一贸易案可能被美国政府利用,帮助缓解中国对进口美国供应多晶硅的限制。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判定Suniva的申诉有法律效力,特朗普就会决定拿出何种最终行动。中国对进口美国多晶硅的关税压制了REC Silicon和Hemlock Semiconductor等美国多晶硅供应商的需求。
美国对进口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并未使本国制造商避免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的竞争压力,Suniva在援引“201条款”提起贸易申诉以前已经申请破产。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原材料,中国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多晶硅市场,中美争端给美国多晶硅供应商盈利构成压力。
中国向不同国家进口多晶硅规模(单位:吨)
14、欧洲削减补贴,并且采购方式向拍卖转变,太阳能需求因而降温
欧洲国家削减补贴正在使2017年太阳能装机增长放缓。2011年达到巅峰后,德国一直在降低税收支持,并让地面安装项目转向发电容量拍卖,由此降低了公用事业用太阳能的成本。刚刚走马上任的法国总统埃曼努尔•马克龙可能延续当前的政策支持。英国的政策激励将进一步向离岸风能倾斜,该领域正在表现出降低能源成本方面的进展。
德国太阳能月均安装量趋势图(单位:兆千瓦特)
15、欧盟当前的太阳能关税无能为力,需要新对策拯救SolarWorld
由于全球降价压力持续不断,无论是对中国太阳能组件征收的关税,还是与部分制造商达成的最低进口价格机制,都未能避免欧盟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商SolarWorld破产。SolarWorld和欧盟太阳能行业协会EU Prosun提出征税申请,但中国的制造商或是在本国以外地区开展业务,或是干脆退出了最低进口价格机制,让SolarWorld的征税申请鞭长莫及。若要维系欧洲制造业,欧盟需要采取新的对策,比如制定侧重清洁能源的行业发展战略。
推出面向海外制造商的本地自制率要求,作为支持本土厂商的机制。比如上网电价补贴或者竞争性拍卖都可能是扶持太阳能行业更有效的策略。南非和巴西等国已经以此吸引了外资在本地开设生产厂,证明这类策略的获得成功。
越南和泰国新开的太阳能模块组件/电池生产厂
16、因注重控制成本,德国持续十年的太阳能领域领先地位进一步下滑
从2005年起,德国十年间的太阳能装机量一直在全球首屈一指,直到2015年以后才被装机迅猛增长的中国取而代之。由于德国政府为控制成本限制上网电价补贴,对公用事业项目转向发电容量拍卖的方式,日本2016年的装机量可能超过了德国,美国2017年也可能超越。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arWorld和太阳能逆变器生产商SMA Solar等德国太阳能企业越来越将销售的重心放在欧盟以外市场,比如美国。
BNEF数据显示,德国的太阳能装机量预计年增长约1500兆瓦,而2012年巅峰期的新增装机量约有7600兆瓦。国内市场增长停滞可能迫使德国太阳能企业增加销售和推广投入,以求提高印度等海外市场的增长。
各国累计太阳能安装量趋势对比图(单位:千兆瓦特)
着重削减成本
17、2017年展望:激烈的竞争迫使太阳能企业侧重削减成本
面对市场供应过剩、需求增长停滞和降价压力,太阳能设备供应商不得不削减成本,为2017年艰难的经营环境做准备。他们全年的精力应放在精简工厂操作、着重核心业务、裁员、限制资本支出、削减原材料成本上。包括REC Silicon、First Solar、SunPower和SMA Solar在内,整个太阳能价值链的供应商都已公布了成本控制计划。
18、在削减成本以前,First Solar和SunPower的科研投入最高
2016年第四季度,First Solar和SunPower双双成为科研投入最高的太阳能设备供应商,因为这两家公司为与中国同行竞争而努力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考虑到业内纷纷推出削减成本的新计划,2017年的科研投入可能下降。SunPower的这类支出已经开始下滑,2017年第一季度为21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00万美元。晶科能源2016年科研投入增长最快,增幅高达19%。这源于该司全力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下一代光伏技术。
受到影响的企业:2016年第四季度科研预算最多的美国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和SunPower。前者在加快推出产品,应对硅基太阳能产品成本下降的形势。后者为控制开支开发了覆盖所有品类的标准化产品。
太阳能行业各家公司的研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