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半球的一家企业在全球光伏行业中引起了轰动,那就是德国唯一的一家光伏巨头SolarWorld宣布破产,而颇为讽刺的是SolarWorld正是近年对华进行双反的主导企业。
2011年10月18日,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2012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首新成立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还不到5年的时间,这家巨头却倒在双反期间。
反观国内,经历了一轮井喷式行业爆发后,光伏行业迎来了持续调整,而国家补贴退坡正是高悬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之一。
这两者从表面看来均与光伏行业的投建成本息息相关,为此笔者与国内太阳能代表企业拓日新能高层进行深入沟通,却得到了与外界普遍谨慎悲观情绪不一样的观点。
一、 应正确看待补贴退坡机制,成本控制好的企业将受益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之后,对我国三类电价区的光伏发电标杆电价再度进行调整,降低后的电价水平分别为I类地区0.65元/千瓦时,II类地区0.75元/千瓦时,III类地区0.85元/千瓦时,比2016年电价每千瓦时下调0.15元、0.13元、0.13元,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不作调整,仍为0.42元/千瓦时。对此,拓日新能董秘杨国强表示未来补贴下降趋势明显,对光伏行业肯定会影响,离开国家补贴当前大部分企业会出现成本倒挂。
杨总同时指出国家补贴退坡机制还是有节奏的,并没有按行业最低的成本和最高转换效率来测算,而是按照平均水平适度下调,为行业企业特别是优于同业的企业留足空间。以拓日新能为例,2013年至今电站建造成本下降40%以上,当年1瓦9元的成本现在降至5-6元左右,而同期电价分别从1元、0.95元、0.9元降至今年630后执行的0.75元、0.65元、0.55元,成本下降幅度仍高于电价下调幅度。
据介绍,拓日新能是于2002年注册成立、国内最早太阳能企业之一,2008年2月上市成为首家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纯太阳能企业,是国内最早依靠自主研发同时生产非晶硅、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芯片的企业。全产业链布局,使其拥有太阳能电池行业最全面的技术,以及持续优化的成本控制。
拓日新能深圳生产基地与屋顶电站,2006年度住建部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
据杨总介绍,成本下降来源于多方面,一是原材料下降、二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下降,这是全行业都受益的,而对于拓日新能还有重要的两点:装备技术制造能力,以及全产业链的成本控制。
拓日新能具有强大的设备制造能力,能自主设计和制造100%的非晶硅太阳电池生产线设备和80%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线设备,多项装备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不依赖进口就能快速实现生产线的上线及升级,从生产源头实现了成本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