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全球薄膜电池的发展趋势看,首先可以发掘的是消费品领域。
浙商证券新能源分析师陈笑宇认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就可以利用柔性好,可弯曲,在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前景很大。2015年,苹果收购了一家名为Infinite Power Solutions公司,后者的核心产品即是一种使用时间长、可以随意弯折、不怕风吹日晒的全固态薄膜电池,苹果将把电池应用于Iwatch等设备上,以解决续航时间和体积问题。
而根据国内行业的发展,神华另一个延伸领域将是建筑。
2016年,尽管有部分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关停工厂,但逆势投资布局也随之出现,而投资者大都来自建筑领域。众所周知,薄膜电池较晶硅电池更为轻便,如果神华能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将有望与建筑公司合作,开拓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空间。
从2年前开始,神华轻资产转型启动,在当时的计划中,就有“搭载销售电力宽带及其他电子、电力改造等产品和服务,向电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的内容。而与消费品合作、建筑材料技术企业的合作,无疑为轻资产战略增加了筹码。
拼技术不如赚名声
回顾神华在光伏的投资,会发现此前项目并不多、规模也不大。最为人所知的一项,就是2016年5月,其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公司SolarReserve敲定合作开发1000兆瓦的光热项目。而此次投资薄膜落地的项目,只是一个年产能中等的光伏发电站。
但是,如果盘点近年进入薄膜领域的公司,会发现其花费着实不少。且不说汉能在2011-2015年始终没有中止相关投资,仅以2015年才进入的凯盛光伏为例,在安徽一地的付出,就达到100亿元。
既不走数量,也不走规模,可见,在神华对这笔投资的预期中,高回报或许不是第一位,它所期待的,是通过15.5亿元的投入,赚回企业绿色声誉。
近年来,在神华的高层和公告中,“清洁能源”一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最经典的当属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的“三个一流”——从2015年到2030年的15年时间里,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产品、提供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技术。
但是,作为众所周知的煤炭老大,不环保始终是一个固有标签,很难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通过投资可再生能源,即通过这种公关策略,改变公众心中对神华的刻板印象。
这类投资的效果不可小觑,比如谷歌。在因为数据中心耗费大量能源被吐槽后,谷歌在内的多家IT公司,通过大量投资光伏、风电项目,重塑自身的绿色形象。截至2015年,谷歌的投入仅为15亿美元,仅为其当年市值的5400亿美元的0.2%,但效果不凡——不仅改变了形象,赢回公众更多的订单,还获得了相当额度的税收优惠。
而在神华的案例中,绿色投资显然不会带来税收优惠,但另有用武之地。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