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World整体组件产能也将从目前的1.3GW提高到2GW,而从前述的计划来看,未来这2GW将由单晶产品占大多数。
台厂新日光在3月也宣布产能变化,未来将全面停止多晶产线,并专注于生产、研发单晶PERC电池。新日光的电池产能将从现有的2.2GW腰斩到1GW。新日光执行长洪传献指出,公司的单晶PERC获利状况较佳,加上下游的组件与电站事业也上了轨道,精简电池产能对公司整体运营是有利的,预计今年第四季就能看到转型成效。
除新日光外,昱晶、中美晶、升阳科、太极、茂迪与元晶等台系厂商都有扩增单晶PERC产能的计划,但对于多晶的产能扩充则相对保守。整体来看,供应链对单晶的信心远大于多晶。
单晶来势汹汹,多晶进入调整期
EnergyTrend研究,2017年全球单晶PERC产能将较2016年大幅成长,而多晶PERC则将持平。以整体PERC产能来看,将有八成为单晶产能,剩下约20%才是多晶PERC电池。
而从整体市占率来看,2017年单晶的市占率预计将提高到三成以上。而多晶则因既有产能高、市占率下滑,在2017年全球需求将与2016年几乎持平的状况下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未来的价格走势也不容乐观。
单晶产品来势汹汹,但因产能限制而无法大规模供货,市场因而仍有多晶的需求空间。但随着单晶产能持续开出,多晶若无法在性价比上重新取得优势,很可能在市占上会节节败退,价格也会连番下滑,导致利润恶化。这对Hanwha Q CELLS等多晶产能较高的公司而言是一记警钟,也加速了金刚线切与黑硅等技术的发展脚步。
单晶产能提高已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受限于全球需求难以持续扩张,产能盘整亦势在必行。从SolarWorld与新日光采取的行动来看,多晶产线很快就会进入转换阶段,无法升级的设备与产线会被淘汰,由性价比更好的新技术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