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未来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国际化眼光,这不单单是出于降低制造成本的考量,对于提升市场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今后的10年,中国光伏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并在国外真正站稳脚跟将成为一大趋势。个中原因,除了产能过剩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国际需求在持续增长,同时,国外成熟市场的新能源激励政策大多以立法形式加以确定,可预测性比较强,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长期预期。
主攻方向已明确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到国际市场发展一定要握住成本优势这把利剑。
2016年以来,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下降幅度与速度非常惊人,美国目前已经降到了0.48美元/瓦,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业界普遍认为,到2020年,光伏发电在用户侧可以实现平价上网。面对此种局面,从发展方向来看,中国光伏企业除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电池组件生产、销售外,还需要从更多层面考虑业务拓展的可能性。
首先是设备制造业的输出。将产业链延长,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可以衍生出其他的装备制造产业,比如说中国的光伏逆变器行业也将逐渐实现国际化。10年前,逆变器主流生产厂商大都是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现在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等中国企业也开始逐渐进军逆变器国际市场。中国已经具备了把电池组件相关产品出口到国外的能力,今后10年,将会大踏步地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