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越来越低的光伏发电产业该何去何从?未来科技城的一家技术团队将光伏发电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揉在一起”,为这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能。位于北京房山区佛子庄乡的光伏充电站示范项目已于2016年7月投入运行。该项目将光伏发电系统和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相结合,充分利用风景区优质的光照资源,解决充电站电力供应问题;采用电动车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降低光/储充电站的建设成本;通过微电网智能协调控制策略,实现双向充放电智能切换、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并利用峰谷电价差等措施降低充电站运营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了旅游景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拓宽新能源汽车推广范围。
清能院绿色煤电部制氢与燃料电池研究所副所长张瑞云认为,缓解新能源发电的消纳矛盾,关键在于鼓励发展分布式电站,拓展“新能源+”综合利用工程。他的团队正在研发高温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为建立新型分布式清洁电站奠定基础。此前,清能院已自主研发出了可作为通讯基站等场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列产品,这款电池以氢为燃料,有望成为下一代新能源车主流动力装置。
产业政策,须紧随科技发展步伐
在科研人员看来,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是国际上公认的终极交通能源解决方案。欧美日等国家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我国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也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但目前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瓶颈则在于加氢站的推广。
卫昶介绍,目前我国的加氢站基础设施缺乏,制约了产业发展。当前日本有商业化加氢站近90座,美国近60座,欧洲近80座,而我国当前建成的加氢站只有4座,且都是内部示范站。
令人振奋的是,预计近两年内低碳所和清能院等科研机构将相继开发出多项打破国外专利垄断的技术体系,加快破除加氢站大规模推广的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之外,更重要的是相关产业政策的跟进。卫昶说,欧美日等国家为了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对氢气在氢能及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相关安全规定进行了细化和区分。我国也迫切需要细化氢气在氢能及燃料电池中应用的相关管理规定。不仅是技术规范,许世森认为,明朗的结构调整、财政投融、产业扶持等政策对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极为重要。
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不仅体现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领域。记者在未来科技城采访时明显感受到,煤清洁转化利用、煤基功能材料、分布式能源、催化技术等新能源相关领域我国的科研能力正在阔步追赶甚至超越了国际水平,此时尤其要打破体制机制上的藩篱,打通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全流程,探索更加合理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促进科学技术更加快速全面地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