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各类灵活调节电力设施建设
加快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适时开展新一轮选点规划;在具有天然气价格优势、气源有保障、调峰需求突出的地区发展一定规模的燃气机组进行启停调峰;积极支持太阳能热发电,推动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建设具有较好储热能力的项目;加快推进西南地区龙头水电站建设,缓解西南水电的丰枯矛盾,提高流域梯级水电站的综合调节能力。
与此同时,要不断优化和提升电网调度水平,加强电力系统与现代信息、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层次智能电力系统调度控制平台,实现电源、电网、用户之间电力潮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
三、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
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创新,重点在大容量液流、锂离子、钠硫、铅炭电池等电化学储能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提高新型储能技术的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单位度电使用成本。在调峰调频需求较大、弃风弃光现象突出的地区,结合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度,建设一批集中式新型储能电站。开展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套建设储能设施的试点工作,鼓励微电网以及终端用户侧开展分布式储能应用,探索发输配用储一体化的技术应用和商业运营模式。
四、全面提升电能替代水平
在民生采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全面推进电能替代,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新能源富集地区,重点发展热泵技术供热、蓄热式电锅炉、风电制氢、水电制氢、海水淡化等灵活用电负荷。提高终端用能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探索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作用,提高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协同控制能力,促进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电能双向互动,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五、科学优化输配电网建设
坚持分层分区、结构清晰、安全可控、经济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电网主网架,促进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安全稳定水平,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设备利用率;科学谋划跨省跨区外送和联络通道建设,到2020年跨省跨区通道输电能力新增1.3亿千瓦以上,充分发挥省间联网效益和调峰相互支援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能力,特别是要促进清洁能源发电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合理优化配置。
开展配电网建设改造,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全面构建现代配电系统。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发展需要,结合农业现代化和扶贫搬迁需要,适度超前建设配电网,按照差异化需求,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高压配电网“N-1”通过率,加强中压配电网线路联络率,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
六、鼓励能源就近高效利用
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推广“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鼓励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根据自身条件,投资建设屋顶式太阳能、风能等各类分布式电源。鼓励在有条件的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机场、交通枢纽及数据存储中心等推广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分布式中低温地热发电、沼气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等项目。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建设余热、余压、余气、瓦斯发电项目。
七、提高高效智能装备水平
依托基础研究和工程建设,组织推动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关键装备的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突破一批制约性或瓶颈性技术装备和零部件的技术攻关,推动一批已完成技术攻关的关键技术装备开展试验示范,进一步验证技术路线和经济性,推广一批完成试验示范的技术装备实现批量化生产和产业化应用。
各位嘉宾,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必然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能源发展的核心和主题,虽然我们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值此金秋十月,在这美丽的同里湖畔,我想借用刘禹锡的一首《秋词》与大家共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最后,预祝本次分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