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
【三季报数据】翻开前三季度苏州经济走势图,工业经济平缓增长。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万亿元,同比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71.6亿元,同比增长4.8%。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1097亿元,同比增长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3%。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产值8709亿元,同比增长2.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7%。
【数据解读】走进川崎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一个1.1万平方米的大车间,这里只有24人在工作,全部工业自动化操作,由机器人生产机器人,该公司是目前全球顶尖的机器人生产企业。这里生产的机器人,都“安装了两个智能化工业马达,是目前世界上搬运速度最快、精度最高的机器人。机器人托盘,一次可搬运180公斤的重物,3.5秒就可完成一次。”公司制造科科长周靳说。
目前,仅苏州高新区就集聚了一大批机器人及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华晓精密、凯蒂亚智能、华启智能、康多机器人、向东智造、沃伦韦尔等已成为行业先锋,既有整机生产,也有核心零部件企业,还有相关安全芯片和软件开发企业。
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苏州生物纳米园,是工业园区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创新科技载体,经过9年发展,园内已形成覆盖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吸引近万名研发人员。园内孵化的自主品牌企业累计21个项目获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立项。去年10月,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与美国礼来制药集团达成三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付款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据悉,三个抗体均使用来自于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PD-1单抗,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抗体。
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核心中的核心”用功发力,加快把苏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市委书记周乃翔在大会讲话中强调,苏州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的关键时刻。毫无疑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是苏州的必然选择。
从前三季度苏州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结构调整“转”的成效确实在显现,先进制造业成为稳增长重要支撑。1—3季度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3%,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能源、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3.9%、9%、7.7%和5.7%。全市工业机器人、光伏、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五个新领域实现产值1432.6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8个百分点。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加速成长,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实现倍增,增长1.8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增长1.7倍;平板电脑产量增长1倍;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73.7%、34.3%。
新兴产业投资占比继续提高,托起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底气。1—3季度全市在建新兴产业投资项目2336个,完成投资1104.8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4.9%,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4%、31.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