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白墙与青檐是农村典型的村居样式。但蒙阴县常路社区村民委员会的屋顶却很不一样,红瓦之上是崭新的光伏板。在云淡风轻的秋天里,太阳光将光伏板照得乌黑锃亮。
“我可是沾了光伏发电的光。”73岁的村民薛庆海和他的妻子——69岁的公元花一聊起光伏发电,老人就乐得合不拢嘴。老人说,别看这光伏板建成不到半年,自己已经收到500元的补助金,全年补助能达到2000元。
在当地,人们把光伏发电戏称作“种太阳”。如今,更多老百姓正从中获得改变生活品质的实惠。
“老伴腿不好,膝盖有积水,右腿打不了弯。我也有风湿性关节炎,干不了重活。地里种的花生、玉米也卖不上多少钱。”薛庆海说,拿到500元补助金后,家里生活水平改善了不少。
老两口的日子过得简单,但家里日常家电倒也配得齐全。冰箱、电视机等家电都是子女帮忙买的。老人说,这些年日子好过了,老两口每人每月都有100多元的养老金,老伴每年还有1000多元的低保金。
常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秦立安说,全社区有66户属于精准扶贫对象,但凡有些劳动能力的,无论养长毛兔还是干部对口帮扶,总能找到致富门路。“上年纪的可就难喽。光伏发电就像是专门给老人们准备的一样。”
常路社区的光伏板建在屋顶,桃墟镇蒋沟桥村则将12块光伏板摆进一处近乎废弃的烤烟院中。“7月底开工,9月1日并网发电,占地3亩,100千瓦的发电规模。”谈到光伏发电,青岛科技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卢中彬如数家珍。
蒋沟桥村有1280多位村民,其中有165人需要脱贫,也就是达到年人均收入3372元的水平。为了这一目标,卢中彬和他的同事们没少费心思。能出门打工的,联系到外地打理果园;出不了远门的,在村里开设来料加工或者养殖长毛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