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比例接纳可再生能源的核心任务下,2.0市场的创新更多体现在三大构成模块中,分别是更强的市场机制建设、更灵活高效的电力供给体系和更高的电力保障能力。
德国能源转型成效卓著
2000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德国能源转型正式启动,它对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费用及年限给出了明细化规定,并确立了未来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给的目标。此时德国光伏度电成本高昂,约为5.5元人民币,但高额补贴激励光伏迅速发展。2010年联邦经济能源部颁布《面向2050年能源规划纲要》明确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80%的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转型战略。
德国能源转型成效卓著,2015年德国年发电总量达648太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194太瓦时,占发电总比重的30%。其中尤以风光发电为主,分别占比13.3%与6%。
德国电力市场有力支撑能源转型
德国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增长与其电力市场建设密不可分。1998年启动的德国电力体制改革旨在放开电力市场。最显著的变化是改变了九家大企业垄断发输配售的局面,实现了电力生产与输配环节的全面拆分,配电公司也在法律上独立。现在,德国已形成了基于现货、期货、远期及平衡能源市场的较成熟的电力市场体系。改革后形成的输配网系统运营商及多个自由电力生产商、经销商之间通过平衡基团管理、电力交易所或场外交易进行着相互间的联系。
两个案例有力证明了德国电力市场的有效性。第一个案例是2014年6月9日中午,光伏发电功率占比超过50%(图三a)。那是一个公共假日,需求负荷低,光照良好,当天中午的光伏发电占比创了记录。当日电力出口达到高峰,现货拍卖价格也有所下降(图三b),基于9日的情况,远期市场价格也有所下降。
第二个典型案例是2015年3月20日的“日食危机”。德国的光伏装机量达38吉瓦,超过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0%。日全食将使德国骤然失去约70%的光伏电力,日食结束时,大量光伏电力又将瞬时涌入,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为应对日全食,电网系统运营商在平衡能源市场通过拍卖分别额外购得正负平衡能源3.8吉瓦和2.75吉瓦,平衡能源储备总共为日食前的1.5倍,同时市场参与者依据提前预测作出规模巨大的需求响应。“日食危机”安然度过,检验了欧洲电力系统适应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也验证了德国电力市场的成功。
总体而言,已有的“电力市场1.0”体现出市场机制下的公平竞争,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接纳了快速增长的光伏和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