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二十年的爆发式增长,光伏行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往往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运用哲学工具,借鉴生物学、历史学、天文学等多领域的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的光伏困境,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碳中和改革的第一步。】2月6日下午,碳索新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院长曹宇发表2024年度演讲《以浪潮看浪潮:光伏哲学思辨》,分享了对于当下光伏产业震荡的分析与前景思考。
曹宇指出,目前光伏行业被认为陷入了“疯狂内卷”的至暗时刻,但实际上,产业的竞争与波动仍在正常范围内。利用普适性的哲学工具,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光伏现状简单化,从而解决行业周期焦虑,找出发展的必然性。
用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看产业战略
光伏天花板在哪
从经验主义出发,以史为镜,我们会发现能源、产物和社会制度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形态是社会变革的第一推动力。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几乎每一次都是先出现新的能源形式,而后由该能源体系下诞生的特定产物,推进社会文明形态发展。例如钻木取火-陶器-原始社会、煤炭-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内燃机-第二次工业革命、AI-自动化生产-信息化与自动化革命等。而在新能源时代,社会形态尚未出现重大变革。目前光伏的衍生场景和产品还寥寥无几,仍然处于“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萌芽阶段,它的潜力和发展速度都被低估了。多种要素叠加下,我们已经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前夜。此时的光伏行业,就如同生物学上的“寒武纪大爆发”。距今约5.3亿年前,在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的迅速起源、立即出现。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从商业的角度看,这恰恰就是“进化的力量”。对于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的原因,其中一个学说是:氧气增加带来多细胞生物。而“碳中和、碳达峰”正是新能源产业的氧气,“双碳”目标正式发布后,光伏行业进入了“大世之争”,我们即将见证寒武纪式的新能源大爆发。用理性主义推演,我们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变化?“碳中和”每年将带来1500GW以上的光伏市场,但这并不是光伏行业的“天花板”。在“碳中和”之上,“新能源+人工智能”将带来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经济、政治体结构都要适应于绿色发展的需求。光伏的扩张浪潮,同时也是全球工业基础的扩张浪潮。
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光伏的地位将会被无限提高,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引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用辩证法看产业周期
光伏现状成因“正反合”
过去二十年,光中国伏行业历经多轮周期,数次面临市场的爆发、过热和洗牌,政策的推动、收紧和放松。在此过程中,企业发展的逻辑从机遇,到实力,再到战略,其中是技术不断在破坏、重塑和提供价值。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对“为何人类会陷入贫困”作出了解释,同样,这个理论也可以用于解释“为何光伏会过度竞争”。人口(产能)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市场)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长率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每当生活水平高于温饱线,人口就会增加,人均财富被稀释,导致生活水平重返原有的“均衡”。而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之所以残酷,正是因为无论玩家们有多强,随着玩家数量增多,总会有各种因素在行业搞末位淘汰。光伏垂直整合模式再次兴起的本质,也是随着各环节技术成熟,门槛降低,导致玩家增多且向全产业链延伸。面对行业中的恶性竞争,如何破局?关键在于生产力革命与生产关系改良,模式上的创新将带来裂变式的效应。以粮食产量为例,粮食制约中国人口数千年,一直重复“建国-人口提升-土地兼并-打烂重建”的模式,直到清朝,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出现,人口才突破3亿。只有出现变革性的市场容量,一个行业的企业体量才能够提升。目前,新能源市场仍在增长,但滞后于产能的暴涨。光伏在发电、农林牧渔、改造荒漠、建筑一体化等领域的潜力,还远未充分挖掘。一旦模式跑通,形成样本,每一个都是裂变式的市场,足以缓解市场的焦虑。
竞争和焦虑是永恒主题,似乎已经成为行业习以为常的“战役”。光伏应当建立“大周期”观念,以百年发展为目标,共同维护行业秩序,跨越产业周期。
用批判性思维看发展
“第一性”&“否定与创新
应对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还需要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发展,通过否定与创新,不断优化最关键部分。随着“光伏+”应用场景的拓展,产业边界不断放大,组合式创新的难度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例如光伏农业领域,光伏渔业的收入与光伏电站几乎持平,但是投资只有光伏电站的1/10。现阶段下,单线制发展已经不足以支撑进程,只有横跨多个领域,才能够解决复杂性的问题,从工匠时代进入大师时代,包括顶层设计和综合治理能力。这也引出了哲学的一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是谁,指的是企业定位。其中,精益制造型的企业是最为稳定,生命力最强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应当找准产业根基锚点,灵活决策,把穿越产业周期作为真正能力。我从哪里来,即行业大势。光伏产业正处于极大潮前夕,亟需新的定价与协调机制。能源博弈下,中国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对抗其它国家的政治经济,难免陷入劣势。光伏行业的部分“权力”应加以收束,让政府适当介入,建立一个开放、有序的光伏出海出口环境。最后,我要到哪里去,也就是光伏产业的创新方向。迈向高质量发展,光伏产业逻辑也将迎来新变化,以产定销尚未结束,能装尽装时代即将到来。产业应当关注新场景带来的爆发式增长(如光储发电机&城市级项目、西部能源+制造的一体化项日、城市楼宇屋顶等),关键技术博弈的复杂性(理论&工艺、性能VS生态等),以及科技、政策和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等。
【预告:本次演讲中涉及众多概念、思考和行业趋势,碳索新能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深入解析,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