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光伏扶贫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4月份习近平主席参观了安徽金寨的光伏扶贫项目后,光伏扶贫开始大热,这一将新能源与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2015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能规划[2015]452号),将光伏扶贫列入精准扶贫工程。截止到去年底,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建设规模达1836兆瓦,年均收益22.6亿元,投资收益率接近13.72%;近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其中包括8.8万户失能贫困户,解决了956个贫困村无集体收入的问题。
如此看来,光伏如同上帝的礼物般从天而降,贫困户得天之眷顾,拿着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光伏发电自用之余再卖给电网换取电费,遥遥25年稳坐收益。光伏扶贫俨然成为贫困居民告别贫困的一道曙光。
然而,天上不会白掉馅饼,光伏扶贫看似风光无限,然而现实总比理想骨感,有喜,更有忧。这三个方面的难题,影响着光伏扶贫的前景和未来。
(一)补贴发放困难多
光伏扶贫通过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将产出电量“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从而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太阳能资源,创造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贫困户参与光伏扶贫的主要受益来自国家补贴、地方补贴和电费。
从政策上来讲,我国光伏扶贫项目缺乏专项建设资金,大部分地方采用省财政、市县财政加贷款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但是因为回款太慢、收益很低,银行对此类贷款项目有力无心。
当下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主要依靠价格和补贴政策勉强生存。但是拖欠的补贴不仅推高了光伏电价,使其处于与传统火电价格竞争的不利地位,也蚕食着光伏发电的收益。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光伏补贴整体已出现550亿元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