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业扶贫,为何不做光伏扶贫呢?这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产业,起码不会让扶贫资金打水漂,扶贫任务也能完成。”
“光伏扶贫投入大,收益低,主要依靠财政补贴。为何不将这笔钱用在其他地方,产生更高的收益呢?”
拟定扶贫规划之际,要不要在贫困村里推行光伏扶贫项目成为扶贫干部圈子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广东不少县域也在陆续启动光伏扶贫项目的调研与前期准备工作。
光伏扶贫项目在广东落地,能否让贫困群众受益、脱贫?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3146度。”9月4日下午,50多岁的邓鉴培读着电表上的度数,看起来并不怎么满意,“安装之前,说每年能发电4000度,如今怎么算都达不到。”
邓鉴培是罗定市生江镇安全村上一轮扶贫“双到”的贫困户,在他家屋顶,十几平方米的蓝灰色光伏薄膜排列整齐,面向天空平放着,一根电线连接逆变器,就近接入电网。3千瓦的光伏薄膜从去年10月开始发电,按照每度电0.98元计算,近一年,邓鉴培可获得3083.08元的收入。
在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中,在罗定、阳春和广宁等县市,光伏扶贫项目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单位的支持下纷纷落地开花,数百贫困户享受着太阳能带来的福利。“晒着太阳就能挣钱。”有村民调侃道。
投资光伏电站政府企业补贴
2015年8月,光伏扶贫项目进入安全村,为贫困户建设3千瓦光伏电站,每户的造价为3.6万元,产权归贫困户。驻村工作组给每户补贴1万元,罗定市扶贫办补贴2000元,经销商补贴1万元,剩下的由村民自筹。
“驻村干部建议我搞时,我心里是打鼓的。效益怎样没人知道,谁都没搞过。”邓鉴培说,1.4万元对他而言不是个小数目。
邓鉴培家种了5亩田,一年的收入约6000元,因要供三个子女读书,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目前“卖电”收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电费、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国家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含税),地方补贴由地方政府规定执行。在罗定,补贴累加起来,上网电价可达每千瓦时0.98元,按照这个标准计算,邓鉴培家的光伏电站回报率是8.9%(发电总数÷使用月数×12个月×0.98元÷造价,未计设备折损)。
安全村村委会办公楼的楼顶上也安装了3千瓦光伏薄膜,回报率约9.6%。“目前看来,我认为回报率还不错,虽然与公司说的有些差距。”钱超强是佛山市三水区府办驻安全村的扶贫干部。他最担心的就是光伏薄膜的后期维修以及补贴能不能及时拿到的问题。
安全村参与了光伏项目的村民,目前尚未拿到“卖电”收入。“一年过去了,因为要履行报税等各种手续,钱还没收到。早知道这么麻烦,我就不安装了。”彭章群向记者抱怨道,钱未拿到还是其次,回报率才是她最关心的,“我想尽快把借的1.3万元还了。”
(去年8月,罗定市安全村村民彭章群在驻村干部号召下,在自家楼顶建起了光伏薄膜发电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