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真“华屋”撬动旅游大产业
与大桥古嶂移民新村不同的是,瑞金叶坪乡华屋村正在用旅游和产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了“红+绿”的扶贫模式。
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华屋建起66套新房。当地政府还组织发动村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地养蜜蜂、房前屋后养土鸡”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整个华屋村种植油茶300亩、毛竹2000亩、大棚果蔬203亩、养殖中蜂140箱,实现年产值460万元。
除此之外,村里还新建了红军烈士林纪念园、登山游步道、社区服务中心、村史馆等设施,文化休闲生活开展得有声有色。
提起过去的华屋,村民们指着一条路之隔的土坯房直摇头。“土坯房是特意保留下来的,希望华屋后代不要忘本。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红色旅游的景点供游客参观。”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黄日生说。
华屋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在苏区时期,华屋村的43户家庭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17位华氏兄弟在参军前夕,每人在后山在下了一颗松树,表达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解放后,“17棵树”的故事被后人世代相传。
然而,华屋却长期处在和其荣耀不相匹配的贫困之中。
四年前,119户462人的华屋就有五保户、低保户等各类贫困人员59户212人,分别约占总户数的49.6%、总人口的45.8%,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300元。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来这里调研时,被这里的生活状况深深震撼:整个村庄没有小车、空调、燃气灶和太阳能,还有72户没有摩托车,83户没有电饭煲,90户没有电视机。
村民华小平说,2013年以前,一家六口人只能挤在20多平米的土坯房里,下雨天望着屋顶担惊受怕。虽然华屋人一直秉承着客家人的热情好客,但家徒四壁的环境实在很难留下客人。自从华屋成立了乡村旅游发展公司之后,华屋人接待客人有了底气。目前,共有37户农户入股,共装修了120个借贷用房,政府还对接待用房装修给予5000元/间的补助,剩余部分由旅游发展公司兜底,也就是说,农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开起一家“家庭小旅馆”。
而旅游产业目前正成为瑞金的重要支柱产业。2015年全年瑞金接待游客6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亿元,约占GDP的1/6。22.5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大部分是靠红色旅游贡献的。
57岁的华小平站在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新房旁边,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标题:江西革命老区的蜕变新生: 筑起“金屋顶” 笑迎八方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