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多位于西部的贫困地区,也是光照条件较好、荒山荒地或贫瘠土地较丰富的地区,这些资源条件恰恰是发展光伏发电所需。
因此,可以这么说,光伏与扶贫的结合是顺理成章的事,甚至可算是天作之合。
正如有政协委员指出,光伏扶贫的“造血”功能可以有效防止“脱贫再返贫”的问题,不仅让贫困户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还可以解决未来长时期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实现产业与扶贫有效结合的新路子。
当然,光伏扶贫这一新的市场需求板块的出现,对于国内光伏产业自身而言,更是益处多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产能,甚至可能还具有雪中送炭的价值。
随着消纳矛盾带来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西部大型地面电站市场的快速萎缩已成定局,而正在沦为少数大公司游戏场的“领跑者基地”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分布式等市场,显然难以消纳仍在快速扩张的上游产能,产业剧烈震荡或已势所难免。
尽管相比地面电站市场的规模而言,扶贫市场的总量并不大,但其集中爆发的需求,却可以在短期内为上游产能消化提供一定支撑,对于减缓行业剧烈动荡的作用不容小觑。
所以,无论对于光伏行业还是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将光伏用于扶贫,都具有莫大的价值和意义。
这实际上也回答了光伏发电本身是“穷人”为什么却还要被用去扶贫的问题。
站在政治家的立场,显然并非为了消纳光伏产能而让光伏去扶贫,而不过是因为光伏是个适合扶贫的好工具。毕竟,相对于清洁发展,扶贫是当下社会更为紧迫的核心任务。
本届政府制定的五年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正急需一种更为可控的手段去达成。原本作用单一的清洁能源补贴资金,现在既能促进清洁发展,又能解决扶贫难题,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光伏扶贫市场眼下出现的问题,只是市场管理方面的不足,只要抓紧(也一定要抓紧)制定市场底线,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不能因此就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对于业内企业来说,因害怕风险一味回避,或不顾底线谋利为先,显然都并非上策,不如虔心研究这一市场的特点和规律,做一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项目。
如此,则既利人,又利己。
光伏扶贫是一项有利于各方的大事业,尚需光伏业内同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