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产品出口问题多
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27GW,同比增长37.8%,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全年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出口有望超过120亿美元,增长5%左右。由于行业发展环境改善,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底,我主要光伏企业相继扭亏为盈,前十家企业盈利水平超过15%。2015年,随着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以及各主要经济体对新能源产业的日益重视,预计2016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继续增长,国内有望实现新增装机量突破20GW,累计装机超过60GW,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光伏消费大国。
出口依存集中度高,国内市场火热但仍有障碍。当前我国一半左右的光伏电池产品用于出口,对外市场集中度和依存度相对较高。就目前国内光伏市场发展情况看,虽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振光伏行业,但现实仍存困难,融资难、建设成本高、产权纠纷、投资回收期长、并网难、补贴拖欠、限电、土地性质及税费等问题仍亟待解决,国内分布式发电实际安装量也严重低于预期。
出口市场结构未稳定,新兴市场存摩擦风险。近年我国光伏出口频遭贸易摩擦,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受阻。2013年,印度、澳大利亚陆续发起贸易救济案件,2014年初美国第二次对我太阳能电池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出口加拿大光伏产品也有“双反”案件影响,当前整体看出口市场结构仍未稳定。2013年以来,日本、印度等新兴市场兴起,国内产品转口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规避贸易限制问题,以及土耳其市场出台对华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情况,仍将是国际市场不稳定因素所在。我国部分光伏企业在新兴市场(印度和澳大利亚等)低价销售的苗头已显现,谨防该类市场贸易保护主义苗头和贸易摩擦案件死灰复燃。
行业盲目扩产明显,产能过剩苗头显现。我国光伏电池产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河北、上海、浙江等沿海一带。据海关统计,2016年太阳能电池产品出口额超过100万美金的企业逾300家,一些去年因资金短缺而濒临倒闭的小型光伏企业在国内形势一片大好、订单超负荷的刺激下,通过代工等方式扭亏为盈,重新开始挤占国内和国际市场。国内主要龙头光伏制造企业陆续扩产,仅前十家企业新增的产能累计超过10GW,极易在国内外市场行情呈较大变化情况下出现供需失衡。行业进入由市场主导形成的调整期和整合期,在此背景下,规范行业的出口秩序及相关标准、行业自律守则亟待设立。
第一,要实现国内市场和海外建厂双轨制发展。通过加大力度启动国内市场,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引起的整体需求不足。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完善提振光伏产业内需的实施细则,确保国内市场合理有序地建立和打开。此外,为光伏企业参与国内项目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如在流通业领域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光伏企业在加速拓展新兴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贸易格局加快演进。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