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在光热发电的成本很高,国际上认为,最终降低成本还要靠中国企业的参与,您认为呢?
李俊峰:光热和光伏、风电不同,光伏过去降低成本,最主要不是因为技术进步,而是由于中国企业的涌现,国外的垄断利润大幅减少了。全球光热发电市场每年还不到100万千瓦,支撑不起规模化装备制造业,光热发电现在还看不到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大幅度降低成本的产业基础,就算降低成本也得靠实践得出结论,而不仅仅是测算。
我国光热需要历经以下过程:一是准备孕养时期,即有公司投入光热领域并且真正行动起来,去找投资商,组团队,建电站,发现产业链。二是实验电站阶段,待试验成功后,进入示范阶段,也就是规模化时期,待产业链完善后,可以出一个稳定的固定电价。示范阶段出的电价并非完善的,通过规模化才能验证中国制造是否比国外成本更低。
记者:按照您的思路,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李俊峰:现在处于准备和孕养阶段,已经开始少量的实验,现在可以进入较大规模实验阶段。估计需要3年左右时间,进行50~100万千瓦的实验规模,也就是要建10~20座50兆瓦的电站,除了青海,还要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发现和完善产业链。然后进入示范阶段,这一阶段估计得3~5年,这时可以扩大规模,应达到每年1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验证产业链的规模化效益,从而测算出不同条件的正式成本,确定一个合理的电价水平,再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
记者:那么,国家对不同的阶段应给予怎样的支持?
李俊峰:我认为,实验阶段应给予一个核算电价,鼓励业界进行技术和模式创新。示范阶段,根据实验的结果,给一个测算电价,鼓励业界批量化生产,为规模化发展做准备。完成这些后,可以出一个商业化的、规模化的电价,稳定一段时间,推动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