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今年下半年,PERC电池产能将快速增长。由于PERC仅需增加两道工艺,技改成本低(每条产线增加的成本不超过600万美元),生产成本增加少(0.04美元/W),效率提升显著。除了台湾地区厂商,中国大陆晶澳、阿特斯、晶科、天合、德国Solarworld、韩国HanwhaQCELLS等都陆续增加PERC产能,2016年PERC总产能预计达13.3GW(增长75%)。
由于多晶PERC需搭配黑硅技术才能达到最佳发电效益,相比之下,单晶PERC更具效率与成本优势,因此后市十分看好。
单晶or多晶?并非零和游戏
今年以来,全产业链各环节均加大了单晶产能的扩张,主流电池组件厂商如天合、阿特斯、晶科、晶澳、韩华等均有大幅将多晶电池线改为单晶电池线的计划且正在实施中;7月下旬,中盛光电与隆基股份的合作更是造就了第二家主打单晶产品的组件厂商;就连一向较为低调的晶澳也宣布,公司截至今年7月中旬单晶产品累计出货达到7吉瓦,是真正的“单晶帝”。据晶澳相关负责人介绍,晶澳是全球最早研发单晶PERC技术的企业之一,同时还已经将公布的高转换效率应用到了实际生产线。
据有关统计数据,单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由之前的不到5%,提升到2015年的15%,2016年有望挑战25%-30%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晶已经成为了眼下备受关注的亮点,但市场上对于多晶和单晶的一些技术争议从未间断。
虽然在组件发电量一致的前提下,单晶效率略高,会为业主节约成本,但由于多晶组件和电池、硅片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提升,多晶价格持续下滑后,总的系统成本也会随之下降。据了解,多晶企业会尽快采用金刚线切片技术、降低切片成本;开发适用于PERC电池技术的多晶硅片,更大的铸锭和连续加料也将进一步降低硅片成本。
“单晶和多晶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两者相互促进技术提升,将有利于整个光伏行业更早实现平价上网。”上述业内人士说。
原标题:大同基地为何单晶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