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光伏资产注入加速,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公司已于2016年2月份完成收购永祥和通威新能源100%股权,标志着正式进军光伏行业。同时,年报指出,永祥股份2015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9,000万元;永祥股份2015年度与2016年度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31,000万元;永祥股份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63,000万元,意味着,永祥股份2016年和2017年贡献利润分别为2.2亿和3.2亿,而2015年公司净利润仅为3.3亿,标志着2016年起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将起到半边天的作用。
同时,今年,合肥通威资产注入进程加速,光伏上中下游产业链全部打通,制造端成本内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合肥通威一期拥有太阳能电池片产能2000兆瓦,太阳能组件产能500兆瓦,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根据公告披露,2016年上半年,合肥通威己实现营业收入20.05亿元,实现净利润2.85亿元,到2016年承诺净利润的72%。
目前,合肥通威年产420MW太阳能电池项目已完成建设,晶硅电池产能己由1.6GW提升至超过2GW;成都1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毕,目前正进行设备调试,预计于2016年9月达产,达产后合肥通威晶硅电池产能将超过3GW。随着合肥通威年产420MW太阳能电池项目及成都1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的投产,预计合肥通威产销量、营业收入、净利润将进一步增长。公司短期目标是未来3-5年,通威太阳能电池环节将规划完成总计10GW电池片产能。
渔光互补前景旷阔,有力保障业绩高增长。2016年多晶硅业务预计达到满产满销,成本、费用将进一步下降,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超过2.2亿元;光伏发电业务力争开发650MW-1000MW光伏电站,并网规模达到380MW-580MW。公司通过收购通威新能源能够有效整合渔业资源和光伏资源,以“渔光一体”经营模式为核心,结合地面光伏电站和户用屋顶电站开发,推进“渔光一体”战略布局,能够有效突破原有传统饲料业务的瓶颈,助推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在光伏行业支持性政策不断释放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收购新能源公司,有效整合渔业和光伏产业链,助推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以重组完成后股本摊薄,预测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28、0.42和0.46,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