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衣着朴素简单、一口北方话的李振国,前几年低调行事。去年以来,站在前台的次数和曝光率都有所增加。不过,他依然不去博鳌、达沃斯,也不如英语流利的同行时常对海外媒体侃侃而谈。李振国会随意挑一些普通的场所与人聊天,比如上海来福士广场对面的人民公园露天咖啡厅,比如某个不知名茶馆的大厅里。
在山西电子配件厂当过厂长的他,很早涉足商海,因此就算身居华北、西北这种数不出几家新能源公司的地方,他的行动力和决策力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人。他不用微信,但随时可以得知行业内的所有信息;突发事件来临时,他会很快打电话给身边人,询问解决方式并果断处理。
2012年,作为现任董事总经理、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李振国,把隆基股份(下称“隆基”)弄上了A股,4年后在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下,仅凭着单晶硅及下游组件的运营,企业的规模已不小,去年年底单晶产能达到5GW。
而就在上周,隆基又与王兴华的中盛集团在上海虹桥联合搞了一场发布会,联起手来开建单晶硅组件制造厂。虽然有人评论,这段时间不管三七二十一,隆基只要有点啥事就恨不得所有人知道,但这次行动不亚于任何一个隆基的自建厂和对外签单的消息。
这一回,李振国要的显然不是一家下游组件合资厂这么简单。
中盛由多晶转为单晶
先来看看这次下游合作的具体细节。
(图为中盛与隆基宣布合作)
与李振国联手开厂的是王兴华,他拿出了中盛集团旗下的一家组件工厂(下称“中盛”),未来上马的是产能500MW以上规模的生产线。
王兴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盛方面持股新厂51%,为大股东;隆基会有两家新公司作为参股方,合资企业着重于组件生产、销售,上游硅片供应取自于隆基。
在中盛所擅长的国际组件市场上(尤其是欧洲市场),隆基几乎是一张白纸,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去年,中盛也有几百兆瓦的多晶组件产出,营收20多亿元。我们也一直希望能做高效单晶组件,这也是这次合作为什么会这么快的原因。后续我们还可能扩产,因为还有系统集成项目也要用到更多组件。”王兴华对这个合资项目抱有不小的期许。
合资企业也将继续使用中盛的品牌,“从多晶变为单晶,生产线容易转换,现在中盛会先把前期多晶的剩余客户做好,另一部分再转为单晶组件,并拓展新的下游市场。”王兴华说。与中盛的合作,不过是李振国新棋局中的一招;布局早在2014年11月就展开了,棋子便是“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叶”)。
乐叶搭台唱戏,电池组件获得扩张,这是李振国想要看到的局面之一。
通过收购乐叶,2014年、2015年时李振国手里拿了一把组件牌:衢州的1GW高效单晶组件项目、500MW高效单晶光伏电池线、泰州乐叶2GW高效单晶PERC电池项目等,加上中盛与隆基的500MW合资项目,组件战线拉得很长。
财务指标上看,乐叶已初具形态。今年一季度时,它和隆基的总资产分别为23.41亿元、116.41亿元;两者净资产为6.124亿元、59亿元;同期,乐叶光伏和隆基的收入是10.5亿元、22.09亿元,前者占隆基总营收高达45.5%;两家的净利润分别为3252万元和2.71亿元。当然,从“净利润与收入比”的这一数据来衡量,新收购的乐叶赚钱效应还不足,仍弱于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