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夏实施的一个产业扶贫项目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公司在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推广的光伏农业大棚,将农业和新能源、互联网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座光伏蔬菜香菇种植棚里,村民何利霞说自己一个月务工收入2100元,土地流转费1800元,年底分红1万元。在青岛,昌盛日电已经建成了一个规模更大的“太阳能小镇”,这里的蔬菜大棚,棚顶用来发电,棚内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创造了青岛企业发展新常态、新动力的范本。
建光伏大棚帮宁夏扶贫
昨天,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仍然在宁夏忙碌着。公司董事长李坚之介绍,2014年公司在闽宁镇原隆村流转移民土地实施了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温室顶部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在温室内发展设施农业,太阳能发电进入市电网络售电。该项目总流转亩数10000亩,规划200兆瓦。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创造就业岗位4000-5000个,使原隆村群众每年获得土地流转收入500万元,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一期项目占地1245亩,装机容量30兆瓦,建成农业设施大棚588栋,使415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加1500元土地流转收入,解决了原隆村10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人每年劳务收入超过2.5万元。
据了解,闽宁镇原隆村是一个移民村,周边土地贫瘠,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户较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昌盛将光伏农业园区与当地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工农业一体化投资,完善了设施、水、电、交通等配套,配备专门的农业专家团队指导种植,使得单位面积上的产出大大增加。
青岛有个“太阳能小镇”
在青岛,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试点项目更大。 2014年,总投资25亿元的光伏太阳能大棚项目,在即墨普东镇完成9800亩建设,将普东打造成光伏“太阳能小镇”,让这里的农民成为“棚内种蔬菜、棚顶发电”的新型菜农。伴随着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大棚的建成,这里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太阳能小镇”。大棚上一块块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将电能收集到一起,并入国家电网。大棚内,种植的各种食用菌长势喜人。
昌盛日电工作人员介绍,全封闭式的光伏太阳能大棚,因为光照少,最适宜种植食用菌类,而不合适种植需要光照强的蔬菜。目前,光伏太阳能食用菌大棚已经完成上千亩,并正式发电并入国家电网。
为了让光伏大棚也能种上蔬菜,研发人员研制了一种“阴阳棚”,就是在大棚上安装一半太阳能电池板,另一半为塑料薄膜。在没有光照的阴棚里种植菌类,在有光照的阳棚里种蔬菜。这样虽然发电量会减少一部分,但可以一举两得,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光伏阴阳型日光温室,南面向阳的温室种植有机蔬菜,北面偏阴的温室种植有机食用菌,温室上方安置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大棚提供照明、温控所需的电力,这样的模式很适合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