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在刚刚过去的第一财季,晶科高歌猛进,在诸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各项数字的比拼中,晶科以1600MW的季度出货量、54.7亿元的单季度营收、3.1亿元的季度净利润和21.3%的毛利率一举拿下出货、营收、净利及毛利率4项桂冠,揽获“全球最大的组件制造商”称号,其中尤其以1600MW的单季度组件出货量,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日前,SOLARZOOM小编偶遇晶科副总裁钱晶小姐,就下半年新动向、630之后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及最新的Q+检测标准等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球首家通过TÜV莱茵“Q+”认证的光伏企业
Q+可算是近期业内关注度最高的热点了,据钱晶女士介绍,Q+是德国TÜV新开发出来的艺人认证标准。同IEC及其他常规标准相比,Q+考量项更加细致,要求也更加严格,最鲜明的特征是Q+增加了其他标准没有的动态机械载荷、湿冻循环、绝缘测试、热斑测试……等项考核,综合了组件本身的效率、机械牢固性、安装地的实际情甚至极端的天气及安装条件,把未来可能出现的组件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首家通过此“Q+”标准认证的组件生产商,钱晶表示追求“更高性能和更持久可靠性的产品”是晶科一贯的使命,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认证标准必然一步步提高。美国CEC已经明确规定,今后进入美国市场的光伏产品必须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预见未来Q+也将跟现在的IEC一样,会是进入欧美市场的入门标准,晶科只是先行了一步。”
3-5年内晶科将量产334.5W多晶组件
关于市场上不断爆出的组件效率新纪录,钱晶表示“试验室数据跟量产数据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钱晶认为考核一个产品,从根本上来说有三个维度:一、效率;二、可靠度;三、成本。
“效率高当然是好事,可是这个效率有没有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可靠度和成本?”,钱晶进一步解释说,很多数字都有试验室数据和量产数据之分,很多企业在标示组件效率地时候为了吸引客户注意都选择了实验室数据,“这其实不可取,因为在试验室条件下,自然环境、温度、湿度……甚至盐碱度对产品的影响都是可控的”,然后实际情况就复杂严苛得多,组件的发电效率其实收到很多组件以外因素的影响。
此外,成本是衡量高效率的另外一个关键项。在同样条件下,成本越低的组件越受欢迎,这是业内公认的标准,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没有这么简单粗暴,“7、8年前我们就有企业宣布效率达到28%了,可是直到现在日本主流的多晶组件量产功率还在255W。”不是说实验室数据一定不能实现,只是实现的成本会很高,如此客户可能就会选择效率没那么高成本也没那么高的组件。
来自晶科的好消息是,在技术创新的前提下,晶科提出第四季度将多晶组件量产效率从现在的20.13%提升到20.5%,“未来3-5年,晶科的目标是把60块多晶的量产功率提升到334.5W”,而实现这个数字的前提是,全新的技术路线能把电池成本控制在现在的70%以内。
中国市场已经锁单,晶科没货卖了
对于630之后,中国光伏产业格局的变化,钱晶表示“晶科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战略格局”。晶科的总体战略体现在一个“均衡”上,不会为了某个市场的火热程度就把所有的订单都集中在这个市场。“因为光伏这个产业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光伏产业更多地会依赖于政策的扶植。”可是政策是不可控的,把所有的产能和战略压在某一个市场上就相当危险,“我们三四季度已经锁单,已经不接中国市场订单了。”
钱晶同时表示,“均衡”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对全球市场的综合考量,甚至进一步透露,每年的年初晶科都会对全球所有市场进行预测和划分,当来自这个市场的订单已经饱和的前提下,就会主动锁单,不会把其他市场的份额转移过来,“所以,无论中国Q1、Q2多么火爆,晶科不会去抢”。同样,就算630之后,中国市场需求量下滑,也不会影响到晶科全年的计划和全球布局的初心。
2016年全球出货量保守估计6.3GW
在产能扩张上,晶科其实一直走在前面,除了第一季度出货量达到1.6GW,晶科表示到2016年年底,晶科全球货量有望突破6.3GW,在接下来的第三第四季度仍然保持高歌猛进,但是钱晶表示“晶科在扩张上保持了充分的谨慎”,甚至进一步强调,希望这个数字“不会是最高”,因为“最大不是我们的追求”。
而当小编进一步追问“晶科未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的问题时,钱晶表示,一个伟大的公司一定要有以下三个要素:一、要有核心技术;二、健康的体制;三要能够长久安全的经营策略。“晶科对于未来想得更多,想要的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