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光伏产业在我国发展起来。为支持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补贴模式也经历了一次性补贴的1.0时代,全电量补贴的2.0时代,模式的不健全引发了不少弊端。补贴迟迟不到位,成了光伏人的心病。光伏人目前最关心的还是补贴什么时候可以到手,小编搜集了各方面信息,给大家提供个参考。
“中国光伏补贴的1.0时代是‘金太阳+建筑一体化’阶段,这时期的项目主要是屋顶项目,补贴的主要形式是电站建造初装成本的一次性补贴。但由于初装补贴仅仅针对装机量,忽视了电站的发电量,导致部分电站的设备和建造质量都差强人意,仅实施了3年,1.0阶段就结束了。”袁全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告诉记者,“金太阳工程”时期的补贴方式是有问题的,出现了很多骗补的现象。
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沿用至今的光伏补贴模式,使得光伏进入了全电量的度电补贴时代。
按照规定,光伏电价超出煤电价格的部分需由财政负担;而分布式光伏发电自用后的剩余电量,则按脱硫煤电上网价收购,同时实行每度电0.42元的国家补贴标准,也由国家发放。
先前的补贴模式出现纰漏甚多,遗留下了很多问题。政府监管不严,居民的不自觉,妄图空手套白狼,获得国家补助等造成了今日的补贴滞留问题。意识到模式错误后,我国政府积极改进补贴模式,发送补贴资金尽可能简便地到达居民手中。2013年7月,国务院为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改进补贴资金管理。一是在补贴资金拨付对象和流程上,将之前省级财政部门按季预拨给省级电网企业,调整为由中央财政按季预拨给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企业;二是在补贴结算方式上,要求对光伏电站,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按月全额结算,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企业按电费结算周期及时支付补贴资金。
自2012年开始,财政部公布了五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简称“补助目录”),包括2013年8月之前建成投产项目,已累计发放补贴资金约1000亿元。2016年1月,财政部组织对2015年2月底前并网项目申报第六批补助目录。初步测算,补助目录外的已投产项目补贴资金需求约为460亿元。
到2015年,补贴额度将近1000亿元/年,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在每年只能上收200-250亿元,缺口近800亿元,如附加资金应收尽收,2014年我国总发电量是4.94万亿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当前是8厘钱/度,算下来也只有400亿元左右,缺口也很大,这意味着该附加费要翻番到1.6分/度以上,才能基本保证补贴到位,考虑到发电量逐年递增的因素,附加费起码要在1分钱以上,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的补贴额需求。
补贴资金缺口巨大,国家财政资金来源固定,目前来看,较保守的方法就是等资金缺口补上。一旦资金缺口补上,落实光伏补贴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分布式的补贴全国平均拖放时间为6个月,集中型光伏电站的补贴全国平均拖放时间是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