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有人告白,有人却可能因备受关注而又要头痛。
去年的这一天,香港上市的薄膜太阳能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下称“汉能”)因股价在半小时内遭遇腰斩而引发市场关注。在香港,九龙香格里拉酒店的股东大会现场,该公司高管对于突如其来的股价暴跌无法做出解释。在北京,同一时间,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河君正忙于主持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的落成仪式,股价遭遇断崖式下跌时,李河君刚刚做完10分钟的演讲。
短短半小时不到,汉能股价急速下跌逾40%,紧急停牌时股价已经较开盘价大挫47%。8天后,香港证监会破例发布声明,确认正对汉能进行调查。2个月后,已经处于停牌状态的汉能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至今调查仍在进行。
一年后,同样的时间,在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所在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东门,一栋写字楼四楼的会议室内,汉能又将召开年度股东大会,除了投票决定董事人选、年报、审计师,以及回购、增发股票的一般授权等常规事项,可以想见,对于停牌和接受调查已有一年的汉能,股东们的心中还有更多疑问等待解开。
偿债高峰迫近
毫无疑问,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和上市公司长时间停牌,令汉能元气大伤。
香港证监会开始调查后,汉能2015年年初分别与内蒙古满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等三大第三方客户签订的股权认购协议至今已相继失效,失去累计可能高达275亿港元的资金。
另一方面,削减关联交易以及商誉调整导致汉能2015年收入锐减,业绩由大幅盈利转瞬变为巨亏122.33亿港元,业务重组过程中裁员约2000人。
而同一时期,汉能曾经的大客户也是唯一客户——母公司汉能控股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去年7、8月份时,整个集团也开始大幅裁员。“当时总部是有裁员分解指标的,差不多少了1/3到一半的人。”汉能控股的前员工A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称。
另一名汉能控股的前员工B也对本报表示,裁员的规模差不多在50%,一些原本有20多人的小部门在裁员后仅剩下1~2名员工。“刚出事那几天,内部还没有太大反应,因为很多人都是在业务口上,还不知道情况到底有多差,到去年8月时,报销款都没钱发了。”
然而此前,针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15年5月21日汉能控股在其一份声明中坚称,“集团目前经营正常,各项业务运转良好,资金状况良好,没有任何一笔贷款逾期。”近期,李河君对媒体表示,没有负债哪来的危机?这样的表态又让外界颇为费解。
汉能控股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下?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汉能控股对外提供的201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去年6月末,该公司流动负债为146.01亿元(人民币,下同),长期借款为245.37亿元,长期应付款为157.34亿元,公司负债合计553.72亿元;相对于期末761.57亿元的资产总额,公司负债率约为72.71%。
另外,记者获得的一份时间显示为2014年6月末的汉能控股内部借款明细表显示,若当时的还款期限不发生变化,汉能控股今年所面临的偿款压力不小。今年4月至11月间,汉能控股将有5笔长期应付款到期,合计金额约人民币74.3亿元,其中4笔均以金安桥水电站资产的股权作为担保,仅6月就有3笔共57.94亿元到期。
当然,除了以金融机构为借款对象的长、短期借款项目,汉能控股在其长期应付款科目还列明了其对各大光伏基地所在地地方政府融资、建设平台的负债,其中包括成都西航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5.7616亿元、禹城市财政局7.8亿元、长兴经纬建设开发有限公司5.8亿元、海口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7亿元等主要项目。不过,这些长期欠款项目并未列明偿还期限。
现金“奶牛”乏力
汉能控股如此缺钱,让外界很容易联想到它的“现金奶牛”——金安桥水电站资产。
李河君曾经多次对媒体公开夸赞他的水电站“印钞机”,比如“现在金安桥水电站每天的净现金流超过1000万元,而且水电价格目前被人为压低了,如果水、火电同价的话,金安桥效益还能翻一番,每年有50亿~60亿元”,“光金安桥年年挣几十个亿”等。李河君曾坦言,之所以敢投30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就因为“汉能产业基础非常扎实,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有业内知情人士分析认为,建设过程中的巨额资金投入带来的持续性财务成本支出以及当前水电上网的行业生态变化,都对汉能控股这头“现金奶牛”充分发挥效用产生制约。
上述2015年中报利润表合并报表显示,1~6月汉能控股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6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为20.44亿元;不过,在扣除管理费用10.75亿元及财务费用6.69亿元等费用、支出后,公司2015年上半年实现的营业利润仅为1.65亿元;1~6月该公司净利润为-7016.86万元。也就是说,汉能控股超过760亿的庞大资产规模,半年下来并没有能够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