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绿色售电公司2011年大爆发
德国绿色售电诞生到现在也才不到10年,最初出现的绿色售电商都是独立售电商,大多数不拥有配网和发电资产,也没有几大发电集团作为靠山。这些独立售电商在市场化初期都倾向于走低价打折促销的路线,直到2011年,绿色售电才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2011年是德国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售电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首次超过20%,同时排名前三的绿色售电商的业务增长量在当年也达到了20%。德国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用电量基本保持不变,绿色售电商能够在几家大型电力集团手里抢到客户,可见其在德国的受欢迎程度。这一年全德国绿色电力套餐数量还突破了2000种。
市场的公平与开放只能说是绿色售电商出现的土壤,真正有价值的还是绿色电力产品本身。营销中“电力”被归为低介入类,消费者对电力作为一种产品消费和价格均不敏感,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电器、打开电灯是一种消费行为。售电公司不能指望消费者自发的出现更换售电商或者售电套餐的意愿,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打动消费者。如果把电力看作一种商品,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价格和质量。那么要如何打动消费者呢?
德国绿色售电公司的三大法宝
1.售电公司让额外支付的电价产生价值
绿色电力往往没有价格优势。因为在德国,要想销售绿色电力产品,该产品必须拥有相关认证机构颁发的“绿色电力证书”。该证书只能由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通过认证后得到,证明该电力完全由可再生能源电站发出。绿色售电商要想销售绿色电力,只有三种办法:1.自己拥有可再生能源电站并通过认证;2.和可再生能源电站签订附带证书的长期合约;3.单独购买证书。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都会产生证书认证成本,该成本自然要附加到终端电价中由消费者承担。
(由德国专业认证机构出具的绿色电力证书)
在这种认证机制下,绝大多数的绿色电力售电商购买的都是水电的绿色电力证书,因为水电站发电量大,预测性能也好,认证起来非常方便。有相当一部分绿色售电商甚至去北欧购买水电的绿色电力证书。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自然糊弄不了眼睛雪亮的群众,因此除了强制的绿色电力证书,还有所谓的“绿色电力标签”。该标签证明这家绿色售电商销售的绿色电力中有一定比例来自于近几年新建的可再生能源电站(每种标签的具体规则略有不同),以此来刺激绿色售电商不停的寻找新建的可再生能源,这也间接的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生产端的发展。
(同样由认证机构审核后给予的绿色电力标签)
在这种标签制度的刺激下,许多绿色售电公司自身也积极的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资产,甚至承诺将销售绿色电力收益的一部分重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建设中。德国一家老牌绿色售电公司就承诺每销售一度绿色电力,就投资至少1欧分给可再生能源电站。截止2012年底,共有超过200个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电站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而另一家位于柏林的绿色售电商则坚持每一个新客户在头五年都能使用到新建可再生能源电站发出的电力,公司也为此在几年中投资了大量的风电和光伏设备。
绿色售电商通过这种再投资的方式,成功的弥补了绿色电力在价格上的劣势。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额外支出的电费的确产生了价值。
2.多支出的电价为用户带来了更高的价值
除此之外,绿色售电商在产品质量上也比普通售电上更有竞争力。我们在谈一个商品的质量之前,必须要先确定这个商品的目标客户。因为大多数的消费者并不关注绝对质量,而是关注性价比。每一个人对于一件商品的性价比都有自己的理解,这受一个人的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对于一个分分钟一百万上下的人来说,他愿意为任何能够帮助他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产品功能买单。而绿色电力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以下几类:
关注气候变化、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
没有大的经济压力,希望为可再生能源事业出一己之力的人士
关心下一代(通常为孩子刚出生的家庭或者老年人)成长环境的人士
(德国“弃核套餐”的宣传图片)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