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问题在两会上引得多位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们扎堆提案。
光伏扶贫的吸引力为什么这么大?
扶贫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试点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成功的新模式?
本文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将告诉你,光伏扶贫不仅是光伏企业可以参与的项目,还有很多可以实现企业、贫困户双赢的机会。
在解决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4位能源老总的“两会”提案。
李河君:光伏扶贫金融政策继续出台
汉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建议:“希望银监会指导金融机构出台光伏扶贫金融政策,由承建企业统一对接金融机构,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刘汉元:光伏扶贫可防止“脱贫再返贫”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光伏扶贫具备“造血”功能,能有效防止“脱贫再返贫”问题,并提三点建议:将国家扶贫资金直接补贴并作为光伏扶贫项目初始投资;协同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打造西部成片光伏新能源基地;加快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傅军:利用光伏产业精准扶贫
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在提案中建议,创新光伏扶贫融资模式,采取扶贫小额贴息贷款、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运营等方式,以财政支持为主、社会参与为辅、以村带户自筹部分资金为补充,推动光伏产业扶贫规模化发展。开辟光伏扶贫补贴及优惠绿色通道,提升光伏扶贫市场化运作能力。以及通过光伏扶贫项目,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陈康平:综合考虑户用与小规模集中式相结合的模式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建议:户用与小规模集中式相结合。明确扶贫为银行的责任之一,从资金量、年限和利率等方面落实扶贫政策,在目前政府大力推动扶贫的基础上,明确银行体系每年的光伏扶贫金额指标,且要求按 15 年甚至更长期年限、2~3%的年利率给予支持,从而保证扶贫工作的有效覆盖。
为什么光伏扶贫项目吸引力这么大?
能豆君为此采访了众多光伏扶贫项目的参与者,据某个参与项目的业内人士介绍,光伏扶贫的量并不大,但是在试点地区有很多政策优势:优先并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可能贴息,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不用企业出资,“光伏扶贫优先并网且有政府出资,无论中央或地方出多少钱,总要出一部分,剩下的由银行出资或农民少出资。个别还有光伏企业垫付少部分靠收益偿还。资金问题总是不愁的,因此大家才看好扶贫市场,按照光伏扶贫每年3Gw的规划,市场也非常大。”
不过,虽然国家鼓励光伏扶贫,并把光伏扶贫当做十大扶贫类型里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家对光伏扶贫的专项资金貌似还未确定。数据显示,2015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460.9亿元,但其中有多少拿出来做光伏扶贫,中央并没有明确说明。而且,政府以前固有的扶贫资金花费模式也比较固定,好项目多,资金难分配。
该业内人士介绍,光伏扶贫本来在国家的计划之中的,但参与量远超预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试点县的扶贫转款到账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由于中央并没有硬性规定扶贫资金各类用途的额度,目前国家把扶贫资金拨到省里后,省里怎么用还是地方上说了算,因此究竟哪个项目能申到资金,就看谁更快准狠。
除了政府补贴以及代表委员们提到的,包括出台光伏扶贫金融政策,创新融资模式、建立补贴发放绿色通道、银行贷款门槛减低等在内的资金问题。
光伏扶贫在落地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可远不止这些。
试点省份业内实践者:光伏扶贫项目中资金难题只是问题之一
亚坦新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跟能豆君分享了他的项目经验。他接触到的光伏扶贫项目有两种资金来源:一种是政府或扶贫单位全额提供,另一种是企业牵头+国家补贴+政府出资小部分(30%)+剩下的由村民通过贷款募得资金(70%)。后者电站所有权归村委会,项目的前五年收益和补贴直接发给贷款银行/信用社,当五年左右收回成本时,收益就直接由村委会持有分配。
除了村民向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之外,这位光伏扶贫项目参与者看来,还面临这些问题:
1.光伏扶贫项目为分布式光伏,但无法做到多点上网。目前是各户光伏发电电量汇入到同一个点再集中上网,增加了成本降低发电量,也违背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初衷,期待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改善。
2.扶贫项目缺乏监管,项目质量难有保障。建设投资企业基本上一年就可以获利撤出,接下来20年的发电量风险由村民用户承担。建议政府设立项目监管机制,企业资本必须要保证电站有稳定的发电量的情况下,才可以退出项目。
3.从扶贫的角度来讲,光伏扶贫对于村民来说是直接送钱的项目,贫困地区更需要带动经济发展、更长期有利于贫困人口生存的项目。因此,光伏扶贫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