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煤炭替代木柴,英国实现大国崛起,身处“康乾盛世”的中国无动于衷,丧失了引领世界的机遇;100年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石油替代煤炭,美国借力实现大国崛起,战事频生的中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21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摆在我们面前,可再生能源将代替化石能源。这一次,中国能否把握住机遇,让太阳能照亮“中国世纪”呢?
从开封到纽约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该文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是个中国通,曾作为《纽约时报》记者常驻中国。
2012年5月,他再次来到中国,十分惊讶于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工作期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发表了一系列中国主题的专栏文章,其中就包括这篇以开封和纽约这一旧一新两大世界之都为中心的文章。
此文的用意是想提醒美国人:中国正在复兴,在未来的十几年里,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人应该居安思危。
进入21世纪,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纽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但在1000年前,世界的“首都”可是北宋时的国都东京,即现今的开封。开封的繁华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见一斑。鼎盛时期,开封的常住人口超过100万,而那时伦敦的人口只有15000左右,纽约当时甚至还不存在。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在文中说:“我们如果回顾历史,会发现一个国家的辉煌盛世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城市的繁华光景尤其如此。”
经过1000年的历史变迁,开封和纽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使得开封从一个世界级都市的位置上渐趋衰落?又是什么使中国这个经济总量曾达到世界经济总量1/3的世界最大经济体落后于人?答案是:工业革命。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
18世纪中期,木材匮乏引发能源危机,这使得英国人毅然决然地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的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上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如果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8世纪初的英国,会看到一条条清澈的河流、林立的纺织工厂,看到水流推动旧式纺车缓缓转动,听到纺车吱呀吱呀的声音。
1764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实现了多锭纺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约克郡布匹交易大厅里摩肩接踵,一匹匹纱布薄似蝉翼—由于骡机和自动纺纱机的发明,纺纱产品的质量实现了飞跃。
1782年,联动式蒸汽机问世。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与其说这是瓦特的功劳,不如说是煤炭的贡献,因为正是后者方便运输、热效率更高的特有属性,使这种新设备得以被任何一家工厂或矿山采用,而不是必须把厂址选在木材产地附近或河边。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煤炭和钢铁,煤炭是近代工业的首要能源,钢铁是制造机器的材料。英国正是因为这两种基础原材料丰富,才得以在称霸世界的道路上走得飞快。
蒸汽机还带给英国人开拓世界航线的信心,他们驾着以煤炭为燃料的大船,在全球广泛建立殖民地,最终扩张为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