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省(区、市)发电量变化来看,多数地区与常年持平,上海、山东、黑龙江偏小1%以上,其中,上海偏小达到3.7%;而西藏、辽宁偏大1%以上。
冷空气偏弱、台风偏少是主因
风速是影响风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因子,一个地区风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跟当地常年的风速大小息息相关。
“冷空气频次偏少、强度偏弱是主要原因。” 周荣卫说。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2015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共16次,比常年平均(2004年至2013年)偏少4.6次;其中寒潮和强冷空气比常年平均偏少2.0次,淮河以北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偏少1.7次;淮河以南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偏少0.3次。
风速对风能开发利用的影响显而易见,而台风则像是一把双刃剑,对风电场的影响利弊兼有,强度较弱的热带气旋以及其外围环流影响的区域,可以给风电场带来较长的“满发”时段(风力机以额定风速运转的时段),而对华南沿海一带的风电场来说,强度较强的台风可能给风电场带来极大破坏。2014年,“威马逊”正面袭击勇士风电场,给风电场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整个风电场几乎被吹倒,现场13台风机倒掉,另有5台风机完全损坏(叶片破裂、发电机掉落、机舱被揭开),无法运行。
2015年,在我国登陆的热带气旋共6个,分别是强台风“灿鸿”“苏迪罗”“杜鹃”和“彩虹”、台风“莲花”和强热带风暴“鲸鱼”。“与常年平均(7.2个)相比,2015年台风个数明显偏少,强度偏强。” 周荣卫说。
此外,空气密度和温度也是影响风能开发的重要因子。以空气密度为例,如果一个地区风速很大,但是空气比较稀薄,那么风所蕴含的能量就会降低,也就是说风大但是风无力。温度对于风能发电组件来说至关重要。在低温地区,就需要特定的风能发电组件来工作,确保发电组件有很好的低温扩展性和适应性,从而保证低温地区风力利用达到预期效果。
风电产业发展需加强科学研究
随着我国风能资源利用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气象灾害直接影响风电设备安全,气象服务评估对风电场选址、风电机组选型、风电场安全运营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风速和极端风速的变化,进而探讨气候变化对风电场发电量的影响及对设备的危害。
“例如,在现行的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中,仅考虑30年气候平均状况和年际变率,未考虑年代际尺度的区域气候变化对风能资源和发电量的影响。” 周荣卫坦言,“这需要完善风能资源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风机排布、风机选型和风险评估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此外,还要丰富、发展大气边界层科学理论和气候变化科学,提升对区域气候变化和大面积安装风力发电机组的综合/共同影响及其物理机制的科学认知,为风能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静)
气象把脉“风光”财富
2015年10月,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的较量正在发生显着变化。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价格上正在变得更加亲民。在一些欧洲国家,陆上风电甚至已经完全具备了与天然气、煤炭发电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依赖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资源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资源和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风电开发的“助推器”
风力发电是风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并网型风力发电技术方兴未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