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光伏市场发展非常迅猛,从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市场容量快速增长。中国的光伏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下面谈谈中国当前光伏市场模型及限制因素。
中国当前光伏市场的基本模型:确认装机地点,解决融资问题,进行光伏工程,完成并网验收,发电收益运营,政府补贴结算。整个模型的核心依然是收益与风险的博弈。
1.确认装机地点
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主要涉及到建筑物屋顶问题。
对于商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存在工商屋顶产权不清晰,以及企业破产或效益不好拒交电费的风险。而民用分布式光伏业务不存在上述问题,但受制于前期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等因素,因此市场的启动过程比较缓慢。
对于地面光伏发电,主要涉及到土地问题。
目前国家对于光伏征地没有进行统一管理和有效引导,导致有些地方政府坐地起价,胡乱征税,直接影响投资电站的收益,制约了光伏市场的发展;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光伏电站用地土地税存在征收标准混乱,有的地方每平米不足一元,有的地区每平米十几元不等,各地价格差异很大。
2.解决融资问题
最初光伏市场火爆,大家都想进入光伏行业分一杯羹,借助金融工具和杠杆,追求规模效应,从而进行投资赚钱,结果导致很多问题。现在经过反复地试错、纠错,市场开始慢慢地变得理性和成熟。
目前光伏融资主要需要依靠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以运行良好的电站资产作抵押,或资产证券化,都具有可行性。
如果自有资本进入,先开发规模适当的项目,首先实现稳定的现金流,然后在后续项目开发中增加项目规模和融资规模,渐进式放大资金杠杆比例,这样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3.光伏电站工程
谈到光伏电站工程,主要涉及三方面:设备质量、成本结构以及技术因素。
光伏电站设备主要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平衡系统、配件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光伏组件和逆变器。
设备质量最常见的问题:组件的质量问题包括热斑、蜗牛纹及功率衰减等和光伏产品的电气问题,比如:连接器发生熔断、接线盒内部短路、熔化。另外,施工当中所存在问题,比如线槽进水和绝缘表层被破坏等。
关于光伏成本方面,只有成本降低,并且与传统能源发电相比,显示出竞争力,光伏市场才能实现规模化扩大发展。
另外,国内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虽然造成资源浪费,但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价格的合理性回归,对价格的降落起到一定作用。
以近两年为例,建设投资成本从过去的10-11元/瓦持续下降到目前7元/瓦左右,光伏设备、工程成本变得透明,并且成本下降趋势清晰可见。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多晶硅产量为7.78万吨,同比增加21.4%,均价同比却下滑20%以上,超过电池组件的价格10~15%的降幅。
另外,来自美、韩、德三国的多晶硅的低价冲击,今年前五个月累计进口均价为19.75美元/千克。
逆变器价格也出现下滑,IHS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集中式逆变器每瓦单价在0.20元-0.28元之间,而组串式逆变器的每瓦单价在0.40元-0.50元不等。
对于技术方面,太阳能发电能与煤发电竞争,关健在于提高光电转换率的技术开发及规模化应用。光伏发电一直被诟病两点:原材料即99.9999%纯度的硅片成本昂贵,几乎占生产成本的70%;以及生产造成大量四氯化硅,这对环境有污染很大。如果能够从技术上解决这两大问题,光伏发电就会成为真正的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