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出路
在光伏产业的全部产业链中,中国在绝大部分环节都具有出口能力。半数以上需要进口且完全没有出口的,只有多晶硅这个环节,而多晶硅是光伏产业最主要的原料。
国内多晶硅厂家面临国外厂家的低价倾销手段的打压,虽然多次呼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但是,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不敌国际厂家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政府保护而得以生存,是不可能持续的,尤其是这种保护可能会损害产业链下游的众多厂商利益的情况下。
中国的多晶硅产业要振兴,必须要有自主研发的工艺。从2008年开始,不少开拓者和技术先驱在物理法(冶金法)、硅烷法、钠(或锌)还原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其中,冶金法多晶硅工艺有望在不牺牲光伏转换效率甚至还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将能耗降低到西门子法的1/10左右,而成本可降低一半以上。根据测算,如果多晶硅的市场销售价格能够降到6万人民币/吨以下,则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低于火力发电的用户侧电价,这样的话,光伏市场将可以摆脱政府补贴而获得大规模应用,光伏产业的真正市场化时代才能到来。
因此,采用自主研发的先进的低成本大规模清洁生产多晶硅技术,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努力目标。而这个目标,正越来越近,当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中国的光伏产业将会让世界光伏产业再次产生震动。
原标题:我国当前多晶硅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