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沉寂多年的光热发电产业再度被引爆,但回顾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电站项目的艰难路程,可见光热产业不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技术路线上,都值得商榷。
9月30日,《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爆多年沉积的光热产业。一时间业内呈现出一种热火朝天又兵荒马乱的情境。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纷纷加班加点赶制项目、可研报告等资料,争取一举拔得头筹。
截至11月10日上午,共有109个申报提交至国家能源局项目。僧多粥少,虽然上报近百个项目,但最终只会筛选出约1GW的示范项目。根据《通知》对示范项目的要求(拟申报项目的单机容量不低于50MW),业内人士估算最终仅会留下不超过20个示范项目。
2015年7月30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等领导现场考察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距此次考察不过两个月,《通知》便正式出台。
“有很多来找我们要询价函的民营企业,非常着急。”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一位员工对《能源》记者说。“之前没有一点消息,后来大概一个月时间,一窝蜂的项目都要上(申报)。”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三级子公司,天瑞星也是这波示范项目抢报浪潮中的少数国企之一。与热火朝天的民营企业比较起来,国企显得热情缺缺。
“我们在申报项目的同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都在猜测是怎么一会儿事儿。”这位有关人士对记者说。对此,他的解释是一些国有企业对于光热项目的研究开展较早、顾虑也比较多。
“大家都在等中广核的德令哈50MW光热项目落地,或者电价正式出台。”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