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在经历种种风雨之后,终于拨云见日,迎来产业暖流。纵观这一年,光伏产业虽说一路向好,但重回巅峰之路并不平坦。有道是“好事多磨”,那么回顾整个2015年,光伏产业到底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动作?未来市场有将如何布局?让我们一起跟着笔者,来看一看中国光伏产业2015的年度记忆吧。
光伏产业链的组成:晶体硅-硅片/硅棒-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光伏产业的整个链条分为: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从产业结构来看,光伏市场呈倒金字塔型,涉及的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下游应用端的收益也非常稳定。中间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附加值较低。
上游产业链竞争相对激烈
多晶硅寡头垄断
在多晶硅生产方面,核心技术垄断在诸如Hemock和Wacker等外商手中,但竞争格局正在改变。
2012-2013年间,由于多晶硅价格的滑坡,我国多晶硅企业面临了巨大的亏损。虽然目前价格回升导致行业回暖,但产能的恢复多半集中在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等少数大型企业手中。
从产量上来看,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位居全球首位。仅保利协鑫下属的江苏中能硅业年产能就达6.5万吨。随着更大规模生产线的上马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多晶硅的竞争优势在加强。
硅片竞争相对激烈
我国硅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我国硅片产量达到88亿片,约占全球的76%。其中,前十大企业的产量达到行业的77%,河北英利、天合光能等继续领跑。但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约在72%,去产能仍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