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欧盟委员会的“任性”,仅从当初谈判的0.56元/瓦“承诺价格”来看,该价格在两年时间内早已严重偏离市场价格,如果再度延期,高标底的“承诺价格”无疑将加重中国光伏企业麓战欧盟市场的痛点。
“2013年,相较于高达47.6%的‘双反’税率,许多企业被迫加入0.56欧元/瓦的价格承诺,虽显无奈,却也是当时打开欧盟市场的唯一途径。但执行两年以来,光伏产品成本随着技术的提升下降了15%,欧元汇率在此期间也连续下降,而已严重偏离市场价格的中欧MIP协议价格,却在两年间没有做过任何调整,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一约束性协议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一家未被点名而主动退出的光伏企业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企业对汇率的敏感并非毫无道理,欧元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客观上也加大了MIP名单中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盟出口的成本,换言之,价格承诺的价格已成中国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记者向汇丰银行中国区投资经理询问获知,2103年-2015年间,欧元兑美元的汇率降幅超过20%,仅2014年初至今,欧元对美元已累计回落近25%。“若美国于今年12月或随后出现加息,而欧洲央行同时减息及扩大量化宽松,欧元在未来的波动性将有可能再次大幅增加。”该投资经理说。
不合理条款限制企业发展
因为坐拥国内和海外两大光伏应用新兴市场,被除名的光伏企业也稍显坦然。其中,有光伏企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抗议欧盟的裁决,替国内光伏产业发声并挽回些许颜面,另有2-3家企业直接选择退出,不愿再与之周旋。
近几年,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新兴市场的工厂陆续投产,给了中国光伏企业“底气”。据记者了解,欧盟在解读MIP协议条款时,其中一条提及,中国企业在海外设厂的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也被视为违规,这一条款成为中国企业与之彻底分手的主因。
一位光伏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与其给欧盟留下违规的话柄,还不如主动退出。”但他强调,企业退出MIP协议,并不意味着企业会放弃像欧盟这样成熟的市场。
该人士分析说,欧盟已经走过了光伏装机连年巨量增长的早期爆发阶段,率先实现光伏电价的平价上网,接下来在较长一段时期,将保持稳定的巨量市场需求。相比之下,虽然其他新兴市场增长迅速,但波动性相对也较大;其次,欧盟光伏产品售价稍高,虽海外工厂生产的成本比国内高,但在欧盟平均销售的情况下仍可盈利。
有业内相关专家提示,部分企业退出MIP协议后,其在MIP中的份额将会被分给其他没有能力在海外建厂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要在WTO贸易规则下,用市场思维据理力争,维护自身利益。
机电商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呼吁,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已实施逾两年,已为欧盟光伏组件生产商提供充分保护,应该按期结束对华光伏产品的价格承诺期限。
“贸易救济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也许只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所有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而此时,中国光伏企业仍要据理力争,才能确保我国诸如光伏这样的优势产业在贸易交锋中占据上风。”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不无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