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5-11-26 08:25:39
来源:《科技和产业》
1.2 因子分析
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对全球光伏产业链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对数据资料进行适用性检验,运用SPSS21.0软件,通过计算得到KMO值为0.701>0.7,巴特利特球星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00<0.05,说明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根据因子分析原理,建立相关系数矩阵,得出前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642%,已能够代表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4个因子进行分析。为使提取的因子更具命名可解释性,采取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简化因子载荷矩阵的结构,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
从表2可见,第一公共因子在X1、X3、X5、X7、X9等5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且指标体系包含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可将其命名为“总量因子”;第二公共因子在X2、X4、X6、X13等4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代表各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增速状况,主要反映了光伏产业增长状况,可将其命名为“增速因子”;第三公共因子在X8、X10等2个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为装机容量增速和新增装机容量增速,主要反映了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变化,可将其命名为需求因子;第四公共因子在X11、X12等数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光伏产业创新环境以及技术支撑力,可将其命名为“技术因子”。可以看出,因子命名与之前构建的光伏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名称基本吻合,这既可以证明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也可以说明运用因子分析的可信性。
运用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进而得到各因子得分。利用各因子得分,用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并排序,计算公式如下,计算结果见表3。
从表3的综合因子看,排在前4的国家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均大于0,分别是中国、德国、美国、日本,而其余国家的综合因子得分均小于0,这说明排在前4位的国家的产业链竞争力强,在光伏产业生产环节中处于领先地位,且从数据显示结果来看,处于综合排名第一的中国得分0.864,相比排名第二的德国得分0.326高接近三倍,这说明中国在光伏产业链中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优先的国家政策支持,生产率高,与其他各国相比在生产上占优势。从总体来看,各国皆处于产业链不同阶段,发展程度不同,发展差距较大。
从各公共因子上来看,从总量因子来看,排名基本与综合排名一致,可以反映各国产业链竞争力状况,中国、德国、美国排名靠前,2013年,中国多晶硅产量、电池产量、装机容量均居全球第一,因此排名第一。从增速因子来看,处于前列的国家依次是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和意大利,日本作为光伏产业新兴国家,发展迅速,无论是在上游的多晶硅产量,还是中游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以及下游的光伏装机容量都有了较快发展。2013年日本光伏电池新增装机量为6GW,相比2012年的2GW,同比增长了200%,增长速度惊人。这与日本国力的增强,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密切相关。从需求因子来看,排名前列的分别是德国、美国、中国、意大利、日本,2013年德国、美国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GW、3.5GW。我国新增装机量达10GW,同比增长122%,居全球首位。从支撑能力因子来看,排名前列的分别是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拥有优越的太阳能自然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撑,为光伏生产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从综合因子来看,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排名靠前,具备光伏生产必须的技术、资金、政策、环境支持,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上竞争力强。
相关阅读
光伏产业
产业链
中国竞争力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