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业内文章写到: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时,总是哑然。
确实,你说这话说错了吗?没有,我们组件的整个生产产业链条,无论从晶体提炼,到硅片切割,再到电池的制结和清洗,基本上每个环节的技术都已经掌握在手。
但与世界强国美国的组件制造业来比呢?我们是否真的拥有的核心技术领先程度,就如何我们的组件产品销售一样,横扫欧美,以至于他们要用双反来保护自己了?
我们不妨来看一则Sun Power新闻:
总体而言,Sun Power预计,到2019年将光伏组件产能提升至4GW,预计2016年资本支出为2.1亿至2.4亿美元,部署组件生产1.7GW至2.0GW。
来自Sun Power年度分析师日的最新消息,首席执行官汤姆·维尔纳指出,P系列组件将在其日益增加的中国项目业务中发挥作用,进一步预计在该全球最大下游市场,在建项目中其C7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400MW的产量。
创世界纪录的电池和组件效率很快得以验证,分别为25.2%(总面积效率)和22.8%(孔径面积)。
该Sun Power首席执行官指出,该公司预计2016年出货1.6GW组件,平均转换效率为21.5%。
维尔纳阐明Fab5IBC电池厂在2019年初将产能提升。幻灯片刚刚显示出2019年产能提升时间表。
称P系列组件产能扩张的资本支出成本为每瓦0.10美元,而其下一代IBC太阳能电池每瓦资本支出将比其上一代高性能电池低30%。
预计到2018年Oasis公共事业规模BOS生产成本将逐步降低20%至30%。该公司预计,在商业屋顶领域的成本削减与其最近推出的“Helix”完整系统处于同一范围。
我想这则新闻还是有不少看点的:Sun Power在可以说是世界光伏产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中国市场居然有项目。
二则是他们的装换效率,2016年的组件平均转换效率为21.5%,试问下,如今的中国,那个厂家敢宣称,转换效率能达到如此之高?估计平均能到20%,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已经是一线大厂的前几名了。
小编也曾经在行业内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里呆过,硕大的厂区,要骑自行车从厂区的东边骑到西边,但坐落于厂区一隅的研发中心却面积很小。老板招聘了几个博士生,也购买了一些研发设备,但这些都是瞎子的眼睛-摆设。其设备主要用来测试下产品,和客户来厂区参观时,来证实和炫耀自己科研实力的。当然,门上也不忘记高高的挂上铜牌-某某省的省级光伏研发中心。
科研不重视,自然在产品上,看不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小编前段时间参观无锡展:振发太阳能游艇,售价800万,用的就是Sun Power的组件,而不是选用的国产组件。当然当时的销售小姐,用一种颇为骄傲的神情说到,转换效率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