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刘建力刚到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时,美国与欧洲的“双反”大棒相继落下,加之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整个光伏行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随着国家一条条“救市”政策的出台,他发现,以前苦口婆心求客户也不买账的情况悄悄变了,主动上门询问的越来越多了,今年公司的业绩暴涨了3倍。他明显感觉到:光伏的春天来了。
3年前面临内忧外患收入下滑活得很惨淡
刘建力所说的“内忧外患”,对整个光伏行业来说曾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
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刚刚起步的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成立于2003年的力诺光伏集团,正好赶上了这段好时光。
“尤其是2007年、2008年,整个光伏行业变得甚至有些疯狂。”力诺光伏集团办公室主任潘恩民回忆说,那时候,随便上马一个光伏项目都会赚钱。到了2010年,这种疯狂被演绎到了极致。
这一阶段爆发式地增长导致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过快,但是欧洲补贴力度削减带来的市场增速放缓,让光伏制造业一下陷入严重的阶段性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
2011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双反调查,一时间,超过80%的中国光伏企业受到巨大影响,光伏业进入寒冬。2012年,欧盟发起了对中国光伏业的双反调查,让本已处于寒冬的光伏企业彻底被冷冻。
“2012年成为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可以用非常惨淡来形容。”潘恩民说,那一年,力诺光伏虽然销量波动不大,但因为价格降了不少,所以销售额大幅下滑,仅仅是维持生存的状态,但不少同行却在这个时候一个个倒下了。
一月省下电费十几万企业开始主动找上门
随着中欧“双反”争端缓和,以及国内一个个利好政策出台,在诸多行业不景气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业却逆势上扬,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潘恩民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明显回暖。而今年的情况还要更好一些,仅从力诺光伏集团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情况都很好,今年的业绩应该会比去年翻一番。
而从力诺电力的情况看,今年前10个月比去年同期有3倍的增长。刘建力说,原来都是苦口婆心地求着企业建电站,但都没人愿意。现在不一样了,企业开始主动找上门来咨询。
从今年4月份开始,山东明福制衣有限公司当家人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前一天发了多少电。原来,在这家公司8个厂房的屋顶都铺满了太阳能电池板。用来做什么?当然是发电,不仅自己的生产车间可以用,用不完的还能卖掉。
“平均一天发电4000多度,一个月算下来就是十几万元电费。”刘建力说,整个项目投资大概600万元,预计全年可发电95万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3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0吨。其中80%的电量被企业消耗,用于生产、照明等,剩余的20%并入国家电网。这样算来,不到5年时间就能收回成本,而整座光伏电站的使用年限可达25年。